推理|《猎罪图鉴》:“低度推理”解锁悬疑短剧的春天( 二 )


推理|《猎罪图鉴》:“低度推理”解锁悬疑短剧的春天
文章图片

“三岁画老”并非天方夜谭 。 /微博 @成都商报 视频截图
正如张翼芸所言:“把每一个看似神奇的设定落到实处 , 让整体逻辑符合现实 , 也就是‘让神奇落地’ 。 ”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 , 模拟画像师在刑侦案件中的参与频率 , 并不可能像《猎罪图鉴》中表现得那么高 。 即便是在奇案剧的戏剧假定下 , 对模拟画像技术过度神话也是大忌 。
《猎罪图鉴》的创作方法比较巧妙 。 它跳出了狭义的模拟画像 , 让沈翊的画家身份发挥了关键作用 。 从小学习美术的他 , 拥有极强的细节观察能力 , 渊博的美术史知识 , 以及对色彩、光影的高度敏感性 。 办案过程中 , 他的这些过人之处让他常能发现潜在的关键线索 。
推理|《猎罪图鉴》:“低度推理”解锁悬疑短剧的春天
文章图片

沈翊的画家身份在案件侦破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 /《猎罪图鉴》
这种对模拟画像技术的拓展表现 , 不仅提高了剧集的真实感 , 还为后续故事的发展预留了空间 。 绘画归根到底培养的是人观察和再现世界的综合能力 。 这种能力的应用场景 , 比狭义的模拟画像技术广得多 。
【推理|《猎罪图鉴》:“低度推理”解锁悬疑短剧的春天】现实补给推理
近两年 , 本格推理和社会派推理都曾在悬疑剧中掀起过高潮 , 但又在进一步发展中遭遇了瓶颈 。 对于本格推理来说 , 越追求极致就越容易走上逻辑游戏的炫技道路 , 进入小众化审美的领地 。 社会派推理以深刻的社会问题、人性暗面剖析见长 , 不仅创作难度大 , 边界也很难把握 。
《猎罪图鉴》选择的则是一条“低度推理”的路子——降低情节推理的复杂性 , 弱化情节冲突和暴力元素 , 更注重故事的情感表达和情绪体验 。 至于这“情感”和“情绪”从哪里发掘 , 就要向社会现实和集体情绪掘进了 。
《猎罪图鉴》里的单元案件 , 重点展现的不是犯罪手法而是犯罪动机 , 叙事的终点不是审判而是悔悟与和解 。
比如在第12集的“家暴反杀案”中 , 犯罪嫌疑人陈秋雯陈述 , 她为了逃离家暴丈夫改名换姓 , 不料还是被丈夫找上了门 , 她出于自卫的本能 , 才夺刀反杀了对方 。 出乎意料的是 , 随着案件的展开 , 死者已怀孕的情人也找上了门 。 看起来 , 两个女人素不相识且是“情敌” , 并不具备串供的动机 。 但沈翊却从情人下意识的一声“对不起” , 发现两人的关系并非表面所呈现的那样 。
推理|《猎罪图鉴》:“低度推理”解锁悬疑短剧的春天
文章图片

“女人能理解女人 , 女人能帮助女人” 。/《猎罪图鉴》
“女人能理解女人 , 女人能帮助女人” , 在对《朱迪斯斩杀赫罗弗尼斯》的画作进行解读时 , 沈翊突然想通了两个女人的作案动机——她们都遭受过这个男人的家暴 , 在走投无路的现实包围下 , 产生了共同的杀人动机 。
剧中 , 主创团队不止一次地通过沈翊的视角 , 试图探究“动机”背后更深刻的现实动因 。
譬如 , 人在困境中总是会作出极端的、错误的选择 , 但是犯罪嫌疑人究竟为什么会陷入困境?如果现实中还有类似的情况 , 如何才能避免更多的悲剧发生?在不断追问中 , 观众的同理心和现实思考能力也被撬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