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致家长:能改变孩子的不是道理,而是习惯!( 二 )


所以 , 在学习过程中 , 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 , 要善于提出问题 , 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 积极思考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 , 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 , 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
5. 善于提问的习惯
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 , 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 , 问同学 , 问家长 。
学问、学问 , 学习就要开口问 , 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 , 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 , 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 , 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
6. 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 , 则孤陋而寡闻” , 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 , 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 , 展开讨论 。
【过程|致家长:能改变孩子的不是道理,而是习惯!】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 , 弥补自己的不足 , 像蜜蜂似的 , 不断吸取群芳精华 , 经过反复加工 , 酿造知识精华 。 在相互的探讨学习过程中 , 其实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就在逐渐加深 。
7. 独立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 , 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 , 或是应付家长 。
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 , 态度不端正 , 采取“拖、抄、代.……等等” , 会做的马马虎虎 , 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 , 简单的是会而不对 , 复杂的对而不全 , 这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 。
要重视做作业 , 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 , 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
8. 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 。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 , 学会抓字眼 , 抓关键词 , 正确理解内容 , 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 , 更要认真推敲 , 反复琢磨 , 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 。 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 , 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 , 及时纠正的能力 。
9. 练后反思的习惯
一般说来 , 习题做完之后 , 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第一 , 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第二 , 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第三 , 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第四 , 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 , 培养求异思维;
第五 , 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 , 促使思维发散 。
当然 , 如果发生错解 , 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 , 长一智” , 不断完善自己 。
10. 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 , 加深理解和记忆 , 达到举一反三 。 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 , 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 , 进行归纳整理 , 使零碎的知识 , 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 , 从而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 。
复习必须及时 , 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 , 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 , 而且效果不好 。 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 , 每周再做总结 , 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 。
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 , 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 。 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 。 每学习一个专题 , 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 , 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 , 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 , 思维活跃 。
11. 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不要把错题集当成敷衍了事的事情 , 错题本用好了真的能带来成绩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