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员|海清:每个角色来临时,我都像个婴儿( 三 )


外卖员|海清:每个角色来临时,我都像个婴儿
文章图片

开个房车在哪儿拍戏就住哪儿 , 是海清最理想的生活状态 。 受访者供图
海清说 , 她现在帮很多年轻人介绍对象 , 大部分人都会问到对方学历和老家 , 第三个问题就是在哪有房 , 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 。 “我们好像下意识地认为有了房子才有家 , 像我这种生了孩子还没买房子的 , 算少的 , 都是另类 。 ”海清坦言 , 她在孩子两三岁时才买房 , 而且还是她妈妈让买的 , “我妈说 , 你要买房子 , 不买房子将来你孩子住哪儿?我说 , 住租来的房子 。 我妈说 , 那不行 , 她不同意 。 要按我的想法 , 以后开个房车 , 带着孩子在哪儿拍戏就住在哪儿 , 这才是我的理想生活 。 ”
在海清看来 , 房子重要 , 但也不是那么重要 , 最重要的是你的心到底把家安在何处 , 有的时候就算有了家 , 心不安 , 这个家也不是家 , “我觉得你要真正找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 找到自己的价值 。 冯晓琴恰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丢掉了自我 。 ”
成 长
没了主角光环的“媳妇” , 更吸引人
从当年引发社会话题的电视剧《蜗居》 , 到《媳妇的美好时代》《小别离》《小欢喜》等家庭剧的热播 , “国民媳妇”的称呼始终伴随着海清 。 她坦言 , 对于这个称呼 , 最初很开心 , 觉得好时髦 , 后来觉得它并不能代表自己 , “再之后 , 我也就觉得无所谓了 , 拍自己想要拍的作品就好了 。 ”
虽然海清出演过很多广义上的生活家庭剧 , 但每一个剧侧重点都不同:《媳妇的美好时代》聚焦的是和婆婆的关系;《小别离》《小欢喜》聚焦于和孩子、老公之间的关系;《心居》剧情设置的则是海清以前没碰到过的 , 姑嫂之间的矛盾冲突 , 很多时候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 戏剧张力非常强 。 拍摄时 , 海清也为冯晓琴的台词做了一些调整 , 让一个外地女人讲话时多了一些上海腔调 , “因为她潜意识里想融入上海 , 就像有些人很怕自己被别人看不起 , 觉得自己不是上海人 , 会刻意迎合这个城市和迎合这个城市的人 。 ”海清觉得 , 冯晓琴多少也会有一点儿这种感觉 。
外卖员|海清:每个角色来临时,我都像个婴儿
文章图片

外卖员|海清:每个角色来临时,我都像个婴儿
文章图片

在这几年播出的热播剧《小别离》《小欢喜》中 , 虽然海清饰演的依然是媳妇 , 但作品更多聚焦于父母与孩子之前的故事 。
相较于以往的媳妇角色 , 海清认为冯晓琴反而没有主角光环 , “老公死了、房子买不起、孩子要上学、家里还一堆事情……没有那些荣耀、奇迹 , 就是实打实地把你摔到泥土里 。 ”这样的角色更吸引她 , 演起来层次感会更强 , “真的需要演员一场戏一场戏去拼下来 , 让观众相信 , 冯晓琴就是在这样一步步往上走 , 而不是先天的剧本架构 。 ”
拍摄《心居》期间 , 海清还给冯晓琴编了一段绕口令 , “大菜场、小菜场、菜市场、广场 。 ”她感叹这些场景都“好舒服” , “我一到菜场就满载而归 , 那里的生活气息简直太浓烈了 , 让你心生欢喜 。 ”
自 己
每一次尝试突破 , 都不是为了去证明什么
海清当年拍《蜗居》时 , 觉得生活中很少有人是海藻 , 但大部分人是海萍 , 她也比较钟情于这类角色:人物性格是多面的 , 有自私、有阳光、有犯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