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启用的都城 不断裂的变迁( 二 )


明中都是明清时代第一座真正体现京师之制的都城 。 其规划受到了明初营建的“吴王新宫”(南京明故宫前身)的一定影响 , 但反过来更深刻地影响了之后南京宫城的改造和北京都城建设 。 明代南北二京的城门形制、宫院设置、左祖右社等对称布局、内外金水河制度等均受到明中都的深刻影响 , 并深入地影响到了各城市明代王府及陵寝的规划 。
明中都近年来的考古发掘与发现还填补了我国古代都城制度研究的多项学术空白 。 王志具体解释 , 明中都承天门遗址“明三暗五”的门道布局填补了我国古代都城第二道城门从“三门道”最终转变为“五门道”演变过程的过渡环节 , 是北京“天安门”五门道的雏形;明中都宫城内黄土中心点的发现 , 在都城发掘中也极为罕见 。 发掘中发现的巨型覆盆式石础 , 石料边长近2.8米 , 础面边长2.5米至2.6米 , 覆盆直径达1.8米 , 其体量为目前所见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石础之最 。
|未启用的都城 不断裂的变迁
本文图片

宫殿基址出土的滴水 图片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理想模型 , 都城发展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
在今年3月中旬举行的“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2021年考古新发现专家研讨会”上 ,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 , 由于明中都在基本建成后没有投入使用 , 它的一次性布局高度反映了当时建设者的原始设计、规划理念 , 是都城遗址研究中难得的“理想城”模型 。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王巍认为 , 明中都是中国古代都城发展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 , 特别是在前殿中后部发现的黄土台反映了明中都对“择中建都”这一理念的延续继承 , 他建议后续考古工作应对明中都“择中建都”理念的发展进行着重探究 。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刘庆柱表示 , 都城考古是探求国家文化基因传承与定型的重要途径 , 其中关于“中轴线”“宫城正门”等关键学术问题的探讨 , 是解释中国5000年文明不断裂原因的重大课题 。 明中都的中轴线规制沿袭自宋代都城 , 并深刻影响了明清北京城 , 明中都对研究中国进入中古时期以后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
中国社会科学院汉唐研究室主任董新林说 , 明中都上承宋元下启明清北京城 , 在元大都、明南京和明清北京城无法实施大规模考古发掘的情况下 , 其考古发现成为研究明代都城规划理念和形制布局的一个关键点 , 对于研究近古以来宫城制度的发展演变具有特殊价值 。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08日 09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