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解读《甄嬛传》宜修结局,皇后封号不变,乃是权斗深层设计( 二 )


雍正说过不废后 , 但强调了他和宜修“死生不复相见” , 这句话有两个后果 , 雍正活着的时候不见宜修但不耽误宜修依然是皇后 , 但雍正死了之后他就管不着了 。
雍正管不着但弘历可以管 , 他可以拿雍正的“死生不能相见”说事儿 , 不让宜修以皇后的身份葬入泰陵 , 也就是和雍正合葬 。
这样一来 , 也就堵住了宜修的另一条退路:你不尊我为母后皇太后 , 那我死了你怎么办?我还是先帝的皇后 , 只要我葬入泰陵 , 只要我和先帝合葬 , 到时候丢人现眼的可就是弘历和甄嬛 。
所以 , 弘历和甄嬛拿雍正的话说事儿 , 其实就是堵住了宜修的另一条退路 , 她死后只能葬入妃陵 。
笔者认为 , 其实《甄嬛传》在这里还是有点儿不严谨 , 宜修连妃陵也不能葬入才对 , 她葬入普通宫人的坟墓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
3、史书不留名
即使弘历一不尊宜修为母后皇太后 , 二不将宜修葬入泰陵 , 但宜修还有一个地方可以“申冤” , 那就是史书 , 也就是皇帝实录 。
宜修当过正儿八经的皇后 , 她的结局就不能在史书上被忽视 , 甚至一笔带过都不行 , 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 必须说清楚 , 这是史书的规矩 , 一品大员不上史书没事 , 皇后可不行 , 而且宗人府也得另外记一笔 。
如果史书记载 , 雍正皇后乌拉那拉·宜修生前在没有废后的情况下不被尊为母后皇太后 , 死后还没有葬入泰陵 , 那皇家就必须要有一个正规且合理的说法 , 没合理说法的结果还是弘历和甄嬛丢人现眼 。 这可是皇家体统 , 马虎不得 。
所以 , 弘历和甄嬛还有一手补漏 , 那就是让宜修在史书上消失 , 不论是史官还是宗人府 , 都会将宜修的记录抹掉 。
这样一来 , 宜修生不能被尊 , 死不能享祭 , 名不能载册 , 她这个下场比被挫骨扬灰的奸臣都惨 , 惨到家了那种 。
你说 , 弘历和甄嬛狠不狠 , 恨毒了这是!
4、冷宫普通人
既然宜修所有的退路都被堵死 , 那她这个皇后在人世间的所有意义也都不存在了 , 只剩下一个毫无意义的尊号 , 她也就变成了行尸走肉一般的人 , 连表侄女都不敢也不屑于搭理她 。
所以 , 宜修虽然头上还有一个羞辱性质的皇后字眼 , 但实际上她在后宫中的地位已经连宫女都不如 , 宫女没准儿还能指望被皇帝一眼看中晋升格格或答应 , 她这个冷宫里的皇后已经一点儿指望都没有了 。
所以 , 宜修很快就因绝望死在了景仁宫 , 而太监回报甄嬛时用的词则是“殁了” , 注意 , 不是皇后的“崩” , 也不是妃子的“薨” , 而是普通人、小孩和病人的“殁” , 这也证明在当时的后宫宜修只是被当成一个普通人对待 。
这也是为什么笔者认为甄嬛说宜修死后葬入妃陵的不妥之处 , 即使是最低级的格格也会葬入妃陵 , 也会记载在册 , 只有普通宫人才会没人关心 , 宜修当时的地位就是普通宫人 。
三、编剧的良苦用心
《甄嬛传》原著小说是架空的 , 但编剧将其故事强行架到了雍正朝之上 , 而且在很多地方都努力做到了和历史大差不离 , 不得不说其编剧和历史功力相当深厚 。
在宜修这边 , 编剧之所以安排这个结局 , 估计其中也有向历史看齐的目的 。
雍正在历史上只有一个皇后 , 也就是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 , 乾隆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是死后尊为皇后的 , 她在雍正朝最高就是熹贵妃 。
在《甄嬛传》中 , 皇后乌拉那拉氏有两位 , 纯元和宜修 , 这显然和历史严重不符 , 虽然我们没必要让《甄嬛传》和历史严丝合缝 , 但如果能做到相符当然是极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