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地坛,寻找一位作家的足迹|纪念史铁生( 二 )


本文图片

我知道 , 人不能过分苛求 , 只要到了那儿 , 心就有一份踏实 。 不管时光如何流逝 , 在这个地方永远留有他的气息 。 到园子内走一走 , 看一看 , 即使见不到人 , 还能遥想他的文字 , 虚构他的背影 , 回忆他的笑容 。
必须用先生二字作为对他的尊敬 。 最早读先生的文字是《秋天的怀念》 , 记得那是一个寒凉的夜晚 , 昏暗的白炽灯泡布满蛛网 , 我坐在靠窗的角落里 。 后来陆续读到了《务虚笔记》《命若琴弦》《病隙碎笔》《我与地坛》 。 看先生写道 , “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 不能说 , 也不能想 , 却又不能忘 。 它们不能变成语言 , 它们无法变成语言 , 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 。 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 , 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 , 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 。 比如说邮票 , 有些是用于寄信的 , 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 ”
多年前 , 我到一个偏僻的小城出差 , 在那个逼仄的小站候车室里 , 捡到一个毛边的笔记本 , 犹豫了几次打开那个笔记本 , 看看纸页上是一些摘抄的文字 , 字迹工整 , 充满虔诚 。 开始我对这个破旧的本子毫无兴趣 , 打开来完全出于候车时间的无聊和好奇 。 可是当我翻开本子 , 浏览了一段文字后 , 再也放不下了 。 没想到会在这样的场景与先生的文字相逢 , 那是摘自《我与地坛》的文字 , 每一段文字前面用一个黑色的小三角形作为标示 。
|去地坛,寻找一位作家的足迹|纪念史铁生
本文图片

“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的看见 , 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 , 我会怎样的想念它 , 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 , 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 。 ”
“人真正的名字叫作:欲望 。 ”
“此岸永远是残缺的,否则彼岸就要坍塌 。 ”
“四百多年里 , 它侵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 , 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 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 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沧桑 , 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 ”
……
嘀嘀!刺耳的喇叭声把我唤醒 , 一辆脏兮兮的客车带着一身风尘钻入了车站 , 乘客浪潮一样涌向检票口 。 我站起身 , 环视四周 , 喧闹的候车室已空空荡荡 。 乘客全都挤上了收尾的末班 , 面对这个无人认领的笔记本 , 我不忍将它丢下 。 就这样 , 一个饱蘸摘抄者心血的笔记本 , 装进了我的背包 。 从此 , 这个笔记本子跟随我走南闯北 , 寸步不离 。
每当旅途寂寞的时候 , 我就会拿出这个本子 , 前前后后地翻看 , 一遍一遍 , 一页一页 , 边边角角都不放过 。 我希望从中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 发现一点有用的线索 , 好让它物归原主 。 可是主人像有意隐藏 , 把私密化的东西当成公共物品 , 没有留下半点个人信息 。 看来这是一个明智之人 , 从下笔之时起就已经知道 , 浸染在风尘漫卷的俗世 , 先生的文字将永存 。
我以为此事就这样过去了 , 谁知有一次找东西 , 在那个笔记本的封皮里发现了一张车票 。 这是一张由南昌站至北京站的硬座火车票 , 车票的边缘留有一个清晰的缺口 , 那是检票员留下的标记 , 车票显示的日期1995年7月1日 。 这个人一定和我一样 , 喜欢先生的文字 , 他也曾带着笔记本去北京寻找地坛 , 或者直接拜访先生 。
|去地坛,寻找一位作家的足迹|纪念史铁生
本文图片

一个下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 , 我走向地坛的出口 , 千里而来 , 又要离去了 , 但我并不怅然 , 离去只是暂时的告别 , 意味着很快又会再次归来 。 一阵悠扬的钟声从树林后飘来 , 声波如水 , 在地坛四周久久回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