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为什么不教书了,平凡世界孙少平( 四 )


这贯穿在少平整个青年时代的书目,无一不是深刻体现了生活的苦难和对苦难的超越 。
正是这样的阅读经历,使孙少平在高中时就能对苦难有客观的认识,形成他所认为的“苦难的哲学”,也被晓霞表扬“气质不错” 。他的“气质”是什么?晓霞也描述不出来,但在孙少平生活经历不断展开的时候全面地展示出来了 。那就是我们与晓霞一起认识到的:
这气质体现在孙少平“在极端艰苦条件下的人生奋斗”,他不伪装自己,并不因生活的窘迫就感到自己活得没有意义,甚至对苦难有一种骄傲感 。
因为超越而骄傲 。特别是在大牙湾煤矿:
“每当抬头望见巨塔般雄伟的选煤楼和小山一般的煤堆,或耳听火车和煤溜子隆隆不息的喧吼声,他便会忘记焦虑和痛苦,周身的血液由不得沸扬激荡起来 。有时候 , 在黑暗的井下,他和同伴们在死亡的威胁中完成一天的任务,然后拖着疲惫的双腿摇摇晃晃走出巷道,升上阳光灿烂的地面 , 他竟忍不住两眼泪水朦胧……”
这是多么雄壮!而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会感到这又是多么真实!
孙少平一直在遭受苦难 , 而他一直在奋斗和超越 。正是这种突出的气质,使他深深地吸引了田晓霞 。
这正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的强大 。
读书多了,看人看事能有多个角度 , 而不会“一条道走到黑”,同时也会更善于自我反省、自我观照 。
比如孙少平与郝红梅那一段青涩的初恋,随郝红梅“移情别恋”顾养民而告终 。虽然他一开始也因为强烈的自尊和自卑而非常懊恼,并默许了好朋友金波带人把顾养民打了一顿 。但是当他发现顾养民并没有向他和金波等人进行报复后,他就开始反思自己,认识到顾养民有能力报复却不报复的行为是值得思量的,最平常的事情里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而他自己则要按照一个普通人的条件普通地生活 。只不过,可以普通,但不能平庸!
这一件“横刀夺爱”的风波,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恐怕是奇耻大辱 , 但少平想通了,既肯定了别人,也肯定了自己 。这就是读书给他在思维上提供的帮助 。
此后的经历中也多如此,他能够判断自己处境,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该怎么做 。
比如在黄原揽工时,前主顾曹书记看中他人品,心里想让他当上门女婿,提议让他迁户口的时候 , 他尽管不知道曹书记的真实用意 , 但考虑到迁移户口对未来在城市扎根的重要性,马上将户口迁出;大牙湾煤矿招工时,他判断出“由农转工”的关键性,主动请求晓霞为他争取了机会 。
在获得了机会后,他又会凭着强大的学习能力为自己争取“出头”的机会:
新工人入矿考试,他以唯一的100分名列榜首 。
在繁重艰苦的挖煤生活里,他仍不忘读书看报 , 不但思考个人的命运,而且关心全国的煤矿技术问题,不但了解我国采煤全员工效,而且了解苏联、英国、西德、波兰、美国、澳大利亚的采煤工效 。不仅了解技术的问题,还了解使用技术的“人”的问题 。
不仅思想上认识到,他还付诸行动,一边下井干活,一边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数理化,准备报考铜城矿务局的煤炭学校 。
这样的人,身处任何一个环境,他都能顽强地、积极地发展起来 。
这些都是他的自主判断、自主选择 。而这些也正是他所读过的书教给他的 。
对此,你是怎么想的呢?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