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焚香流涕就有人要掉脑袋( 二 )


【皇帝焚香流涕就有人要掉脑袋】   萧鸾为了保持自己的政权稳固 , 实在不必采取如此斩尽杀绝的办法,而且这也不是办法 。问题还是出在人上 , 萧鸾这个人有问题 , 不仅在政治上有问题,心理上也有问题 。《南史齐明帝萧鸾本纪》说萧鸾:“性猜忌,亟行杀戮 。信道术,用计数 。每出行幸,先占利害 。简于出入,将南则诡言之西,将东则诡言之北,皆不以实 , 竟不南郊 。初有疾 , 无辍听览 , 群臣莫知 。及疾笃 , 敕台省府署文簿求白鱼以为药,外始知之 。身衣绛衣 , 服饰皆赤 , 以为厌胜 。”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萧鸾的性格特点:一是猜忌 , 急杀;二是信术,多忌;三是诡言 , 好诈;四是做戏,无诚 。萧鸾他自己是这样的性格 , 必以这样的心思去揣度别人 , 虽然每每流泪 , 良心时有发现,但终不免结果骨肉相残 。正如清人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所说:“盖天良难泯 , 帝亦动于心所不安也 , 然其后又卒皆诛死 。然则齐明帝之残忍惨毒,无复人理,真禽兽不若矣 。”公元498年,萧鸾病死,年仅四十七岁 。
   在萧鸾对骨肉行凶的过程中,有一个帮凶,这个人叫萧遥光,是萧鸾亲兄长的儿子,每每劝萧鸾杀尽高、武子孙 。据《南史 萧遥光传》:“明帝辅政,唯于遥光共谋议 , 劝明帝并杀高、武诸子弟 , 见从 。”这个萧遥光生来残疾 , 是个瘸子,当初 , 萧道成说这个孩子“不堪奉拜祭祀”,要封他的弟弟袭继爵位,因萧鸾力谏,方得以继承爵位 。在崇尚才学的南齐,诸王个个才高八斗,能书善文,比如据赵翼《二十二史札记》说:“临川王映能左右书 。鄱阳王锵好文章 , 桂阳王铄好名理,人称鄱桂 。江夏王锋五岁学凤尾诺,一学即工,十岁能属文 , 武帝谓其书为第一 。”
   与众叔伯、兄弟相比,萧遥光却没什么学问 , 何以这么说?有一件事很能说明问题 。萧鸾的太子萧宝卷不愿读书,朝中令大儒蔡仲雄为太子讲礼,而萧遥光却说:“文义之事,此是士大夫以为伎艺欲求官耳 , 皇太子何用讲为?”以为读书进学是小技 , 是用来沽名求官的 。这就是萧遥光的心理 , 他从小生活在这样一种极其崇尚学问、讲求学问的环境当中,加上其身有残疾,站不起或站不直的,不能与诸王一起同列朝堂,也不能参加祭祀等集体活动,心理性格不能不受影响,甚至扭曲 。
   萧遥光与诸王生活在不同的精神世界当中,多忌讳 , 特别怕被别人嘲笑,据《南史 萧遥光传》:“遥光多忌 。人有饷履者,以为戏己,大被嫌责 。”人家穿双新鞋,他便以为实在戏弄自己;有一个叫刘绘的人曾在一封信笺上说:“智不及葵 。”他也认为时讽刺自己 。其实不用别人说什么,在这么一群美目凤仪,才高八斗的诸王面前,他自己就自惭形秽了 。
   正是这样一种环境造就了萧遥光 , 成为这场杀戮的具体策划者和实施者,杀起自家骨肉来毫不手软 。据《南史 萧遥光传》,萧遥光“足疾不得同朝列,常乘舆自望贤门入(真讽刺) 。每与明帝久清闲,言毕,帝索香火,明日必有所诛 。”又据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明帝欲尽杀高、武子孙,乃悉召入尚书省,敕人各量左右自随,孩抱者乳母随入 。其夜太医煮药 , 都水办棺材数十具,须三更悉数杀之 。”读书至此,让人不寒而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