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刘先银经典点说《孙子兵法》,品读艾美校训:尊德问学,广大精微( 十 )


《军政》曰:“言不相闻 , 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 , 故为之旌旗 。 ”夫金鼓旌旗者 , 所以一人之耳目也 。 人既专一 , 则勇者不得独进 , 怯者不得独退 , 此用众之法也 。 故夜战多金鼓 , 昼战多旌旗 , 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
三军可夺气 , 将军可夺心 。 是故朝气锐 , 昼气惰 , 暮气归 。 善用兵者 , 避其锐气 , 击其惰归 , 此治气者也 。 以治待乱 , 以静待哗 , 此治心者也 。 以近待远 , 以佚待劳 , 以饱待饥 , 此治力者也 。 无邀正正之旗 , 无击堂堂之阵 , 此治变者也 。
故用兵之法 , 高陵勿向 , 背丘勿逆 , 佯北勿从 , 锐卒勿攻 , 饵兵勿食 , 归师勿遏 , 围师遗阙 , 穷寇勿迫 , 此用兵之法也 。
九变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 , 将受命于君 , 合军聚众 。 圮地无舍 , 衢地交合 , 绝地无留 , 围地则谋 , 死地则战 。 涂有所不由 , 军有所不击 , 城有所不攻 , 地有所不争 , 君命有所不受 。 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 , 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 , 虽知地形 , 不能得地之利者矣 。 治兵不知九变之术 , 虽知五利 , 不能得人之用矣 。
是故智者之虑 , 必杂于利害 。 杂于利 , 而务可信也;杂于害 , 而患可解也 。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 , 役诸侯者以业 , 趋诸侯者以利 。 故用兵之法 , 无恃其不来 , 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 , 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
故将有五危:必死 , 可杀也;必生 , 可虏也;忿速 , 可侮也;廉洁 , 可辱也;爱民 , 可烦也 。 凡此五者 , 将之过也 , 用兵之灾也 。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 , 不可不察也 。
行军篇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 , 视生处高 , 战隆无登 , 此处山之军也 。 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 , 勿迎之于水内 , 令半济而击之 , 利;欲战者 , 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 , 无迎水流 , 此处水上之军也 。 绝斥泽 , 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 , 必依水草而背众树 , 此处斥泽之军也 。 平陆处易 , 而右背高 , 前死后生 , 此处平陆之军也 。 凡此四军之利 , 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
凡军好高而恶下 , 贵阳而贱阴 , 养生而处实 , 军无百疾 , 是谓必胜 。 丘陵堤防 , 必处其阳 , 而右背之 。 此兵之利 , 地之助也 。
上雨 , 水沫至 , 欲涉者 , 待其定也 。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 , 必亟去之 , 勿近也 。 吾远之 , 敌近之;吾迎之 , 敌背之 。
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 , 必谨覆索之 , 此伏奸之所处也 。
敌近而静者 , 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 , 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 , 利也 。
众树动者 , 来也;众草多障者 , 疑也;鸟起者 , 伏也;兽骇者 , 覆也;尘高而锐者 , 车来也;卑而广者 , 徒来也;散而条达者 , 樵采也;少而往来者 , 营军也 。
辞卑而益备者 , 进也;辞强而进驱者 , 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 , 陈也;无约而请和者 , 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 , 期也;半进半退者 , 诱也 。
杖而立者 , 饥也;汲而先饮者 , 渴也;见利而不进者 , 劳也;鸟集者 , 虚也;夜呼者 , 恐也;军扰者 , 将不重也;旌旗动者 , 乱也;吏怒者 , 倦也;粟马肉食 , 军无悬缻 , 不返其舍者 , 穷寇也;谆谆翕翕 , 徐与人言者 , 失众也;数赏者 , 窘也;数罚者 , 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 , 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 , 欲休息也 。 兵怒而相迎 , 久而不合 , 又不相去 , 必谨察之 。
兵非益多也 , 惟无武进 , 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 夫惟无虑而易敌者 , 必擒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