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官山汉墓出土竹简发现扁鹊学派医书( 二 )


3、经穴髹漆人像佐证中医针灸史
此次出土的人体经穴髹漆人像发现于3号墓 。该漆人像高约14厘米,五官、肢体刻画准确,人像身体上用白色或红色描绘的经络线条和穴点清晰可见,并在不同部位还阴刻“心”“肺”“肾”“盆”等小字 。
 
“这虽然是全国第二次发现这样的漆人像,但比此前绵阳边堆山汉墓出土人体经络髹漆人更为精致、完整 。”谢涛说,1993年在绵阳出土的经络漆人 , 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标有经脉流注的木质人体模型,其年代比此次发掘的老官山汉墓略早,但绵阳的经络漆人只有经脉而无穴位,而此次出土的经穴髹漆人,都进行了人体经脉、穴位标注 。
“该经穴髹漆人与大量医学典籍一同出土,说明这些遗物并非随葬明器,而可能是墓主生前行医、教学中使用过的,这也证明在西汉早期我国的中医针灸学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理论体系 , 为揭开中华医学经脉针灸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谢涛表示 。

老官山汉墓出土竹简发现扁鹊学派医书

文章插图
经穴髹漆人像
4、竹简医书或为扁鹊失传经典
成都温热潮湿的气候使得简牍类文物很难长存,而此次出土的大量西汉简牍为四川考古史上首次发现,这一发现也使成都地区成为我国又一处重要汉代简牍出土地 。其中1号的墓葬中出土的50支木牍,根据内容初步分为官府文书和巫术两大类 。
3号墓葬中出土的920支竹简,则是本次考古发现的最大亮点之一 。初步分析,竹简内容为9部医书,而目前这9部医书已不刊行,且已知的史料上均无记载 。据考古人员介绍,医简分两处存放,根据竹简长度、摆放位置、叠压次序和简文内容,可分为9部医书,其中除《五色脉诊》一部之外,皆无书名,经初步整理暂定名为《敝昔医论》《脉死侯》《六十病方》《尺简》《病源》《经脉书》《诸病症侯》《脉数》等 。此外,还有184支(含残简)组成的内容为《医马书》 。
“‘敝昔’二字为‘扁鹊’的通假字,《敝昔医论》极有可能为扁鹊学派已经失佚的经典书籍;此外,扁鹊是脉学的倡导者,但所著《内经》《外经》均已遗失,而此次出土医书中的内容也多为脉学,一起出土的还有用于经脉教学的人体模型,由内容反推,恰与‘扁鹊’书名不谋而合 。”谢涛说,出土医书是否为扁鹊所著还需进一步研究,但这些简牍依然是中医发展史的重大发现 。
老官山汉墓出土竹简发现扁鹊学派医书

文章插图
【老官山汉墓出土竹简发现扁鹊学派医书】墓葬中出土的简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