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6月,中日两国关系日益恶化,准确掌握中方的外交政略和军事动态 , 成为日方亟欲解决的课题 。6月22日 , 外相陆奥宗光设圈套 , 故意给清廷驻日公使汪凤藻递交了一份用汉语书写的政府文书(这件诱饵文即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绝交书”) 。次日,日方电信课就顺利截获了汪凤藻向总理衙门报告该文书的电报 。从电信密码技术角度来说,破译一封内容完全知晓的电报,能为解开密码构成规律提供帮助,时任电信课长的佐藤爱麿凭以往的破译经验 , 结合早年掌握的清人制造密电码的方法 , 仔细对照研究汪凤藻密电的内容构造 , 佐藤最终成功破译了清国公使馆的电信密码!
战争结束后 , 日本向为战争作出重大贡献的电信课长佐藤爱麿秘密授予三等勋章和养老年金的特别奖赏 。佐藤后来成为知名外交家 , 连续七年担任日本驻美国大使 。其养子佐藤尚武在以后的日本政坛也成为外交家 , 佐藤尚武后来担任日本外务大臣及二战中末任日本驻苏联大使 。1945年 , 苏军挥师攻入中国东北 , 他是第一个得到该消息的日本人 。
但伊藤博文这个说法的疑点是:是谁因为斗殴丢了作为辅助密码本的字典?这个情节也太像电视剧了!
再说谁会带着这么重要的东西在日本军港上岸?吴大五郎是何许人也?他又是如何“拾到”宝贝字典的呢?
甲午战争期间 , 中田敬义是日本外相陆奥宗光的秘书 , 他在1938年回忆说:“佐藤爱麿先生时为电信课长 , 破译了中国的电报 。明治十九年(1886)发生一些中国水兵在长崎骚乱事件 。其时有个人叫吴大五郎,截获过中国的电报 。中国是没有拼音字母的国家 , 所以在字典中的常用字旁注上一、二、三、四等数码 , 作为(明电码)使用 。这是一种很小的字典,亦即对方(指中国)之电本,日本外务省存有此书 。明治二十七年(1894)6月22日 , 陆奥外相致函(清)驻日公使汪凤藻 。此函最初由尼森用英文起草,经(外务)大臣官邸之伊东巳代治译成日文,再由我译成中文送达汪凤藻 。次日,汪凤藻向总理衙门发出长篇电文 。佐藤认为,这个电文肯定就是昨天(陆奥致汪凤藻)之公函 。经过多方研究,终于发现了其中电码编排规律之秘密 。此种密电码,中国方面此后从未变更 。于是,彼方之电文我方便能完全解读……甚至在(马关)谈判之时 , 我方(对破译)也运用得非常方便 。这件事言谈之中可能有所流传,文字记录则没有,这很难公开,是要加以隐瞒的事 。”
吴大五郎其人:学者还是间谍
这回整明白了,吴大五郎不是“拾到”中国电报明码小字典的,日本外务省本就有这本书 。吴大五郎是在骚乱期间利用截获的中方电报,参照中国字典等资料,开始了对电报密码的破译准备 。
清朝方面对电报密码的保密其实是很重视的,并和各国一样有电讯管制措施 。否则从1886年吴大五郎开始,到1894年佐藤爱麿最终破译,日本不至于用了8年时间,才最终完成破译工作 。
下面就翻一翻吴大五郎这个人物的神秘身世 。
吴大五郎姓吴,父亲叫吴硕三郎 , 是日籍华裔 。
既然是中日混血,吴大五郎当然对汉、日两种语言文字都很熟悉,成了当时日本急需的“特种人才”,并被选送为明治维新之后外务省首批赴华留学生,在日本驻北京公使馆作为见习翻译学习北京官话—不对呀 ,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不是日夜想着脱亚入欧,向西方学习么,为何还要选派学生到中国学习?学的又是什么?
- 代购5年揭秘护肤品本土版和国际版到底由于区别
- 清宫史料揭秘乾隆帝生母确系汉女
- 武则天墓葬揭秘:墓中宝贝竟然重达520吨
- 清朝三大高端秘书的非常升迁之路揭秘
- 揭秘史上十大最著名海盗
- 内廷御用奶妈揭秘
- 揭秘:古代的铜镜是怎么制作的?
- 华为核心供应商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深度秘密事件,揭秘华为核心供应商名单
- 太空第一人死因揭秘:遭外星人劫持
- 揭秘自愿为皇太极殉葬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