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种|喻言全新诗集出版:诗歌是一种刚需( 二 )


诗歌门槛并不低 , 是文学的最高形式
采访人员:如今 , 很多人都说诗歌的门槛低 , 几岁的小娃娃也能写诗 , 仿佛写诗并不是一件难事 。 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喻言:很多人说诗歌的门槛低 , 是在于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诗歌 , 他们往往把一些陈词滥调的鸡汤文字分行排列当成诗歌 。 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 , 这一认知 , 系统学习过文学史 , 科班出身的中文系学生都知道 。
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 , 应该是这几年新媒体自媒体兴起后 , 所谓“诗歌”发表的门槛低了 。 很多做自媒体的 , 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很低 , 没有基础的文学素养 , 自封“主编” , 他们的平台推出的所谓“诗歌” , 多是一些陈词滥调 , 或鸡汤体或口水话 , 某种程度误导了公众对诗歌的认知 。
五十年代以来 , 出现了不少著名的农民诗人 , 他们创作或抄袭来的顺口溜、口号体 , 也被称为“诗” , 但那是诗歌吗?所以说不是诗歌写作的门槛低了 , 是大多数分行文字的写作者根本就没有进入诗歌的门槛 。
没有读者的诗歌 , 类似卡拉OK
采访人员:诗人需要属于自己的“粉丝”吗?如果创作的诗歌没有读者 , 这样的诗歌该如何定义?
喻言:诗歌阅读是小众的 , 尤其是实用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 , 绝大多数人 , 对无用之诗 , 是从不关注的 。 这不仅源于现代诗的来源不是母体文化诞生的 , 而是外来文化派生的 。 现代诗仅有一百年历史 , 它不是汉语古典诗歌的传承结果 。 汉语古典诗歌的基础是农耕文明 , 是诗书传家 , 中国现代与古典有一次断裂 , 现代社会已经没有古典格律诗的生存土壤 。
古典格律诗与古典戏曲一样 , 存在的价值仅限于提供一种文化样本 。 而现代诗是基于工业文明而产生的 , 现代汉语诗歌更多是继承了西方文学传统 , 和母体文化的融合处在长期渐进的过程中 。 在文化认同上 , 还不具有真正的普及性 。 在我们的基础教育阶段 , 对现代汉语诗歌的教育也是滞后甚至扭曲的 , 选择的诗歌样本大多是汉语白话文学萌芽期的作品 , 很难进行真正的现代诗歌审美教育 。 作为现代诗歌写作者 , 我们负有提升扩展现代诗歌阅读审美的责任与使命 。
好的诗歌永远不会没有读者 , 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共情性 。 没有读者的诗歌 , 只能是一种文人的自娱自乐 , 类似卡拉OK 。 写作是写作者的使命 , 如果历史按照正常的进程发展 , 诗歌的阅读者一定随着社会层级的发展而几何数增加 。
反响
吉狄马加:
诗中的“想象力火花”格外宝贵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在该诗集的序言中写道 , “在今天 , 诗歌这门古老的手艺之所以仍然重要、仍然难以被取代 , 原因之一便是 , 诗歌能够为人类提供观察世界的另一种角度、另一种方式 , 它帮助我们挣脱工具理性和思维惯性的束缚 , 从侧面甚至反面 , 去重新想象、发现、阐释我们的生活 。 客观来说 , 优质的、具有原创性的想象力 , 在我们今天的诗歌写作中并没有展开得特别充分 。 在此意义上 , 喻言诗歌所提供的‘想象力火花’ , 会显得格外宝贵 。 ”
李敬泽:
刻写辗转难安的诗句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评价该诗集 , “在丛林与荒原的大夜里 , 把世界的轰鸣收进自我的内面 , 刻写为辗转难安的、警觉的诗句 。 ”
阿来:
饱含反思与批判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则评价 , “喻言的诗歌饱含着对现实、人性、文化的反思与批判 。 他的文字既沉重又轻松 , 他总能以一种独特的角度切入事物的内部 , 举重若轻地予以解构 , 让人脑洞大开 , 恍然若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