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别做导演,就是包贝尔们最大的影视贡献( 二 )


如果问邵艺辉为什么拍电影 , 是喜欢或者爱 。
如果问徐峥为什么拍电影 , 是为了职业危机 , 只有自己把控的项目才能给自己量身打造角色 , 才能吃好演员这碗饭 。 包贝尔更是如此 , 其行业地位不上不下 , 拿起导筒就能稳固保住饭碗 。 在他们内心深处还有对导筒权力的贪恋 , 争夺圈子的话语权 。

这个出生在小生意人家庭的年轻人 , 打小在自家门市里观察客人 , 然后晚上编成故事讲给表弟听 。 市井里的普通民众形象早就刻在他的脑子里 。
20岁那年 , 他参加了山东农业大学组织的青创之旅 , 结识了山东本地一些年轻的企业家 , 他们中的大多数是财产继承者 。 张策很早意识到 , 有钱人的世界与自己不一样 。 但他偏偏娶了一位富家姑娘 , 两人的消费观念频频碰撞 。
妻子张译文的父母经商 , 给她创造了优渥的条件 。 婚后小策感受到妻子的思维与自己截然不同 。 妻子对创造财富总有一种安全感 , 而自己总是在为生计作打算 。 小策觉得这种从容是富人的特征 。
这种超强的观察能力和感受日后成为他挖掘“朱一旦”这个人物的关键 , 他看到了老板朱亘骑共享单车时“有种特别的天真” 。 后来小策经常看到朱亘玩消消乐 , 这是个他觉得很枯燥的游戏 。 张策盯着老板观察 , 圆脸、啤酒肚 , 细边眼镜背后的眼睛似笑非笑 。 一个平行时空里的朱总出现在张策的想象中:有钱、有闲、生活无聊 。 他把亘字拆开:一旦 。
小策在打造了“朱一旦”这样备受追捧的人物IP后 , 自立门户后又打造了“大鹅”“三炮”等土味形象 。
生活|别做导演,就是包贝尔们最大的影视贡献
文章图片

【生活|别做导演,就是包贝尔们最大的影视贡献】邵艺辉在上海侵染的是更高层次的日常 , 小策把握住了底层日常 。 两个人证明电影依旧有光 , 小策把光照进了被解构的普通人 , 不再展现贾樟柯的《小武》的绝望 , 而是微尘的时光 , 苦兮兮 , 乐哈哈 。

当TIM问小策有没有大银幕梦想时 , 他红了脸 , 希望有一天能做到 。 他说不缺资源 , 只是缺少想表达的故事 。
参考资料:
2.《我利用了上海》 , 邵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