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收藏传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二 )


马未都后来总结出防诈的最重要的一种结论:“所有骗子都在一个地方下功夫 , 就是怎么能让你贪上 。 ”所以 , 人要“戒贪” , 不要相信故事 , 不要相信好事 。 不贪 , 别人便无法诈你 。
|马未都收藏传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本文图片

2、“收藏”人脉 , 打通信息渠道
不过 , 马未都依然相信世上好人多 , 甚至认为当时的民间收藏很有诗意 , 买卖古董的人也不是都不守规矩 , 一些好的规矩大家还是愿意遵守 。 他说自己运气好 , 开始买东西那会儿还没有什么沙子 , 基本上是金子 。 就是沙 , 也是金沙 。 正是这一点 , 他没有将自己变成“收藏有诈”的人 , 坚持以诚待人、善良待人、豪爽待人 。
|马未都收藏传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本文图片

3、收藏原则:买时多给点 , 卖时少要点
名气大起来的马未都依然坚持自己的收藏原则:“买东西的时候 , 多给一点儿;卖东西的时候 , 少要一点儿 。 ”而这也正是他“收藏”人脉的原则 。 国内有拍卖行以后 , 他经常被请去当顾问 , 古董的真假就由他一个人说了算 。
一次 , 拍卖行说有件东西起拍价太高 , 打算退回去 。 他问为什么 , 他们说是康熙仿成化的瓷器 , 不值4万元 。 箱子打开一看 , 马未都愣住了 , 这件东西竟是明代的 。 马未都马上告诉他们 , 瓷器不但是真的 , 而且还是明代的 。 他们却仍旧不信 , 鉴定后证实了马未都的结论 。 最后 , 该瓷器拍卖出220万元的高价 。
|马未都收藏传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本文图片

4、超越“物役、物累” , 走入收藏化境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说:“老僧三十年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 及至后来 , 亲见知识 , 有个入处 ,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 ”投身收藏数十年的马未都也经历了这种思想的转变 , 从收藏的表面渐入收藏之本质 。 他认为收藏应该是拥有 , 而不单的占有;收藏是对美的发掘 , 而不是对物的掳掠;能够感受和体味古物深厚历史文化内在美的本质 ,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收藏 。
一位腰缠万贯的大款 , 他可能凭借财力短时间获得别人要许多年才得到的一大堆藏品 , 也可能借行家之眼一夜之间拍得几件罕世珍宝 。 这当然是日益现代化的中国必然出现也无可厚非的一种收藏形式 , 收藏者也能从中获得某种乐趣 。 但这种收藏 , 却难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收藏之愉悦和美感 。 只有结果 , 没有过程的收藏 , 与既有过程又有结果的收藏 , 其对收藏的感受是有程度差别的 。
|马未都收藏传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本文图片

【|马未都收藏传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与心爱的藏品晤对交流间 , 马未都终于发现 , 收藏是一种心灵感受并融入历史文化和自然的寻根过程 , 在古物面前 , 我们每个人只不过是历史的匆匆过客 。 “于是 , 我开始寻求一种收藏的新的境界 。 我终于感悟到了庄子倡导对‘物役’‘物累’的超越 , 老子‘清净、无为、柔弱、不争’以及‘抱一、寡欲、自然、玄妙’之要旨 。 我将以平淡、自然、本真的心态重新思考收藏、洗涤“物欲”对心灵的污垢 , 抛弃功名的重枷 , 走入收藏的化境 。 ”这是马未都对收藏近乎禅家顿悟式的深刻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