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谷雨时节,京城何处探寻不一样的春天?( 二 )


金圣叹批《西厢记》“有时写人却是景,有时写景却是人” , 倒点出了昆曲情景交融之妙处 。 王振义最喜欢演张君瑞 。 “我从1996年开始就演《西厢记》 , 对这部戏感情最深 。 我体会 , 如果说柳梦梅是痴情 , 那么张君瑞这个角色的特点就是真情 。 ‘月色溶溶夜 , 花阴寂寂春 。 如何临皓魄 , 不见月中人’ , 张君瑞春日里在普救寺的花园外对莺莺所咏 , 这一句咏春景 , 也是诉真情 。 ”
不知不觉 , 王振义的教龄已有14年 。 他给学生讲戏 , 学生打趣说 , 我们的扮相比老师年轻 。 王振义笑着回:我还没成“星宿老怪”呢 。 这些年他走上讲台 , 但不下舞台:“现在和以前比起来 , 我可以把戏捋顺了、想透了、想开了 。 现在看本子 , 越来越有嚼头了、有乐了 。 这些东西上了自己的身 , 才是自己的东西 。 ”
青春一词 , 指春天 , 也喻少年 。 “如果演不明白的话 , 我就成了一个抛媚眼的老头了 。 上了舞台 , 我仍旧是那个少年 。 一到台上 , 就要调动自己的记忆 , 让自己穿越回年轻时的状态 。 这样的表演才是有魂的 。 ”
古人伤春 , 过了谷雨 , 就是暮春 , 说春要归去了 , 其实不如说“白日放歌须纵酒 , 青春作伴好还乡” 。 在这个百感交集的日子里 , 听王振义的建议:“如果大家喜欢昆曲 , 那么就在这个春天的日子里 , 走进剧场 , 你会发现不一样的春天、不一样的爱情 。 ”
谷雨赏昆曲推荐
梅兰芳大剧院、吉祥大戏院、中国评剧院、中山公园音乐堂、北京天桥剧场、大观园戏楼等 。
三里河颜料会馆、正乙祠等老戏楼 , 现已修葺一新 , 重张启幕
遥望当年典故花
北京南城古刹多 , 均以花事闻名 。 清时法源寺的丁香、极乐寺的海棠 , 还有崇效寺的牡丹 , 名满京城 。
北京地区种植牡丹 , 大致始于辽代 。 清末时崇效寺的牡丹 , 以墨牡丹和绿牡丹两种闻名 。 当时墨牡丹在全国只有两株 , 一在杭州法相寺 , 一在崇效寺 。 一直到民国时期 , 崇效寺的牡丹依然是“花开时节动京城” 。 1935年北宁铁路局特开观花专线 , 接运游客来寺中赏花 。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 , 张中行先生造访崇效寺 , 向寺僧讨教牡丹的种养之法 。 出家人不打诳语 , 说养牡丹要在入冬前施大肥 , 大肥指的是煮烂的猪头和下水 。 张中行先生感慨道:“千年之后的今日 , 为迁就赏花人的雅兴而不顾杀戒 , 也就不足为奇了” 。
崇效寺藏经阁 白继开 摄
1954年 , 叶恭绰先生见崇效寺牡丹衰败 , 向北京市人民政府建议 , 将崇效寺牡丹移入中山公园花圃 , 并绘《崇效寺移花图》而诗以记之:“为花请命费沉吟 , 春事无端扰道心 。 喜见移根归上苑 , 宣南掌故记从今 。 ”
崇效寺的始建年代 , 一说建于唐贞元五年(789年) , 幽州节度使刘济舍宅为寺 , 故又名崇孝寺 。 另一说建于唐贞观元年 , 如《日下旧闻考》等记载 , 那么崇效寺的历史比法源寺还早了18年 。 崇效寺历经宋元明清 , 四代皆有修葺 。 清代康乾时崇效寺“遂为游观最盛之所” 。
《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曾游崇效寺 , 题诗“枣林古寺路迢遥 , 扑面晴光早赴招 。 桃片已如歌女扇 , 柳丝未减舞人腰” 。 崇效寺初以枣花闻名 , 元明时期有千株枣树 , 故清代名士王士祯称崇效寺为“枣花寺” 。 《顺天府志》载:“寺中旧传四季多花 , 游履颇盛……又有王(士祯)、朱(彝尊)手植丁香 , 吴嵩梁又移植海棠于丁香左 。 ”
龚自珍游崇效寺 , 在诗中称寺中海棠为“宣南掌故花” 。 崇效寺掌故多 , 一在于花 , 二在于画 。 崇效寺的镇寺之宝是两幅画 , 一幅《训鸡图》 , 一幅《红杏青松图》 , 说来“画”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