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转行养猪,跨界养猪成新风口( 十 )


另一方面,在国内生猪行业开启集中化进程的背景下,智能化养猪固然是“牧原们”跳不过的必选题,但目前智能化养猪其实也还在路上,尚未成为生猪行业的主流模式 。据了解,即使是牧原、温氏、新希望等养殖规模最大的头部企业,资金的主要用途仍在于产能扩张和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在“智能猪场”方面的投入并不明显 。
其背后原因,还在于智能化养猪的可行性不强,没有能落地实践且成本合理的应用场景 。比如,“猪脸识别”技术一度炙手可热,宣称可以为个体猪只身份识别提供一种无接触、全自动的解决方案 。但由于生猪生长周期短,脸部变化大,识别模型训练难度大,使得识别准确性并不能满足“个体精准识别”的基本需要 。
微猪 科技 产品经理、合伙人王瑞年曾撰文写道:人工智能养猪有其应用场景,但从实际操作来看 , 应用场景仍是养殖环节的某个或某几个点,而非成体系的技术方案 。因而,对于人工智能养猪的畅想,都是对未来养猪的美好愿景,都需要在养猪业的现实状况基础上从点到面到体系,一步步来 。
互联网大厂们如果没有做好打10年攻坚战的准备,那么掘金万亿养猪市场的机会恐怕也只存在想象中 。

华为转行养猪,跨界养猪成新风口

文章插图
华为为何要进军养猪界?小米创始人雷军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站在风口,哪怕是一只猪都能飞起来,这叫风水轮流转,这一次轮到了猪站在风口 。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 , 每年消耗猪肉占全球总量的50%多,可见市场需求之大 。然后我国虽然是猪肉消费大国,但猪肉生产效率却非常低 , 每年需要大量进口其他国家的猪肉 。
前几天华为总裁段爱国表示,养殖业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智能化和无人化,华为决定进军养猪界,推出智慧养猪方案,用智慧资源感知万物 。这个消息令舆论大哗,难道华为在老美的打压下,芯片断供,手机业务受挫不得不当猪倌吗?
世界顶级的高 科技 企业宣布要养猪,是否过于大材小用 , 是不是被老美逼得改道了 , 当然不是,华为有自己的定力、战略和高招 。按照任正非的说法,至少包含了三大原因:
一是华为推出智慧养猪方案,已经深刻认识到了 科技 加农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华为必须助推这一产业高速发展,实现养殖产业更加智能化和现代化 。二是全面启动南泥湾计划 , 生产自救 。尤其是华为自主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遭遇老美一轮又一轮的打压后 , 华为手机销量下滑 , 在5G运营商业务等方面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而养猪的前景很广阔,我国每年要消耗掉5500万吨猪肉 , 占全球消耗的半数,从需求的角度来考虑,华为进军养猪产业,一方面可以填补这个缺口,另外一方面也能为华为带来海量的营收 。
三是全新的智能化和现代化养殖技术,带来了新的产业革命 。华为的养猪是源于华为与挪威合作,基于5G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新型三文鱼养殖新技术 。三文鱼的养殖难度很高,需要大量有经验的渔民,一天24小时去盯着投喂和投药,用了华为的5G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技术养殖,比最有经验的渔民效果都好 , 而且成本更加低廉,这种模式当然可以推广到其他畜牧养殖!在养猪场里配置着高清摄像头,实时数据通过5G基站传给信息中心,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通过猪的姿态形态作出智能判断,好比是每头猪都有全国最顶级的兽医 , 24小时盯着 。饲养人员带着AR眼镜进入猪舍工作 , 每一头猪上面都有一个虚拟的处置箭头,提示的这头猪该喂食了或者该吃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