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英国人哭求“能否带两件小瓷器回国,给投资人交代?”“不能。”( 二 )


关于协议最后这一点遇到中国文物则终止打捞合同 , 英国人马丁总感觉有些不甚满意 , 但又没有办法提出反驳 , 毕竟他向中国提交的调查与打捞的沉船资料 , 就是从东印度公司档案馆里翻到的“莱茵堡号”沉船 。 这份档案记载了“莱茵堡号”装载着385.5吨锡锭、6箱白银 , 还有136吨胡椒、可可、棉布、毛皮等货物 。 看在锡锭和白银的份上 , 马丁最终同意了这份协议 。
再给大家多讲一点细节 , 这份协议还明确了这次英方负责项目所需全部资金 , 并提供所有水下考古相关的各种探测仪器 。 英国还要跟中国签订附加租船合同 , 租用广州救捞局的工作船和船员 。 所有水下考古相关探测设备要全部装载在中方船只上 , 由中方人员监督并提供后勤保障工作 。
英国|英国人哭求“能否带两件小瓷器回国,给投资人交代?”“不能。”
本文图片

中英合作调查打捞“莱茵堡号”的协议签署后 , 英国人马丁立刻在英国国内一家航运专业报刊上刊登招募投资人的广告 , 募集这次探险工作所需资金 。 这种方式是英国人的管理 , 英国数百年来都是以这种募资方式 , 发起海外探险活动 , 或者是掠夺他国财富 , 或者是打捞国外沉船上的珍宝 , 最终将所获物品拉回英国获得暴利的 。 很快 , 所有资金如期到位 , 中英这次联合水下考古调查与打捞工作正式拉开大幕 。
1987年7月10日 , 中英双方人员和装备齐聚广州救捞局深圳蛇口码头 。 中国在水下考古领域完全空白的情况下 , 作为一个学龄前小豆包 , 开启了第一次观摩英国水下考古如何工作 。 中国方现场负责人尹干洪 , 带领一群广州救捞局的工作人员 , 登上了穗救201拖轮 , 瞪大眼睛看着英国人到底是用什么神奇的高科技设备 , 搜寻海底的沉船?当时谁又能想得到 , 中国打捞局将要创造一个考古界的历史奇迹 , 他们居然找到了我们今天的国宝沉船“南海一号” 。
英国|英国人哭求“能否带两件小瓷器回国,给投资人交代?”“不能。”
本文图片

英国人带来的海上水下考古调查设备有三种:用于海上地理定位的实时测量定位系统、寻找海底沉船突起物的船用旁侧声呐系统 , 以及搜寻海底沉船金属物的拖拽式金属探测仪 。 对于如何提取海底沉船文物 , 英国人还租用了广州救捞局重任201驳船 , 这条船搭载了70吨起重吊机 , 并携带了一个大型抓斗用于抓取海底文物 。 这种方法 , 无论在今天还是在当年来看 , 都是非常地简单粗暴 , 破坏力极强 。 但是 , 当年中方人员完全是个学生 , 只能听从英方老师的技术指挥 。
寻找“莱茵堡号”的海上工作开启后 , 穗救201拖轮带领中英团队来到了广东上下川岛水域 。 第一步 , 工作人员先乘坐快艇 , 登上附近岛屿架设测量定位仪器 , 测量定位点 , 建立起地理坐标系统 。 第二步 , 将整个探测水域在海图上划分成等距的方格 , 再按照分割好的探测区域逐个进行扫测 , 以免遗漏 。 最后一步 , 穗救201拖船带着整个工作团队 , 沿着英方技术人员规划好的海上探测路线 , 拖着英国人带来并由英国人操控的主动旁侧声呐和金属探测仪 , 循环往复地在海上开始逐个区域搜索海底沉船 。
英国|英国人哭求“能否带两件小瓷器回国,给投资人交代?”“不能。”
本文图片

中英联合调查队的海上工作开启后 ,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 , 时不时地会发现一个海底疑点 , 又在广州救捞局重潜潜水员的确认下逐个被否定了 。 英国人的精气神 , 从一开始的兴致高昂胜利在握 , 逐渐被一个连着一个的失望 , 消耗殆尽而变得垂头丧气了 。 然而 , 越是到了看似无望的境地 , 就越有可能绝地逢生 。 这也许就是中国古代智慧“物极必反”的经典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