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还记得老戏骨杨新鸣吗?上过春晚,52岁被人熟知,如今片约不断( 二 )


为了追求真实感 , 他们穿着农民的衣服学着犁地做农活 , 导演组原本只安排演员们体验一个星期的生活 ,
但因为大雪封山 , 城里来的车进不去村子 , 杨新鸣和其他演员就在村里待了一个多月 , 和农民同吃同住 。
气质和他们越来越像 , 以至于导演组来接他们回去时都傻了眼:“这一个个都灰头土脸的 , 到底哪个是演员 , 哪个是农民?”

电影上映后好评如潮 , 并且还获得了那一年的金鸡奖 。
第一次走向大荧幕的经历对杨新鸣影响极深 , 他知道好的创作应该是怎么样的 , 一个演员应该有生活经验和极强的信念感才能拍出好作品 。
正因为有着一个月体验生活的经历 , 他们才演出了那片黄土地上的粗犷与沧桑 , 杨新鸣从那时起便彻底爱上了表演 , 成了不折不扣的“戏痴” 。

那一年 , 杨新鸣已经29岁 。
这个年龄段的演员大多有一种危机感:年纪越来越大 , 自己却还没能火起来 , 急于找机会证明自己 。
而杨新鸣却很淡定 , 转身回到话剧的舞台上打磨自己的演技 , 在小剧场沉淀了几年后杨新鸣出演《捣蛋部队》 , 认识了还没成为毒舌女王且年轻漂亮的蔡明 。

蔡明觉得杨新鸣非常具有喜感 , 力邀他和自己一起做小品 。
杨新鸣没有多想 , 觉得小品也是表演的一部分 , 业余时间便做起了喜剧 。
蔡明老师不仅嘴巴毒 , 眼光也很毒 , 杨新鸣果然是个当小品演员的好料子 , 没多久就走到了春晚的舞台上 。
1993年 , 杨新鸣和严顺开合作了《张三其人》 , 在全国观众面前都露了脸 。


第一次登上这么大的舞台 , 杨新鸣并不紧张 , 甚至表演的游刃有余 , 但他却没有像蔡明所预想的那样一夜爆火 。
在观众心中 , 杨新鸣的表演无功也无过 , 语言类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 , 观众压根儿就没记住他 。
杨新鸣没有放弃希望 , 继续在喜剧的舞台上一遍遍排练打磨 , 和郭达蔡明等人又上了一次春晚 , 创造了《照相》、《一个钱包》等作品 。

两次登春晚 , 合作的都是喜剧界大佬 , 按理说杨新鸣没有不红的理由 , 但他就是没有火起来 ,
眼看着蔡明和郭达成为铁搭档 , 在小品界越来越有名气 , 杨新鸣好像意识到了什么 , 决定退出小品的舞台 , 不再当喜剧演员 。
许多人替他惋惜 , 但杨新鸣看的很开:“可能我身上真的具有喜感吧 , 不过那不足以支撑我成为一个喜剧演员 , 我会在以后的作品里出演喜剧角色 ,
但是不会在喜剧的舞台上继续表演 , 我真正爱的还是严肃表演 , 红不红不重要 , 重要的是我依然会继续表演 。 ”

于是 , 杨新鸣从春晚的舞台上退出 , 继续在各大剧组跑自己的龙套 , 无论多小的角色都用心演绎 , 力求找出小人物身上的发光点 。
多年的演戏经历让杨新鸣拥有了丰富的经验 , 他的演技也在不断得到认可 , 1999年他出演的《久久腊月红》备受好评 , 被天马奖评选为优秀电视剧第一名 。
在话剧领域深耕多年的他也得到了收获 , 主演的《命断赣江》在全省的艺术节拿下了一等奖 。

有了代表作之后的杨新鸣陷入了另一种窘境:戏红人不红 , 他虽然不追逐名利 , 却也希望能证明自己的演技 。
2007年 , 杨新鸣凭借在电影《阿妹的诺言》中的精彩表现提名金鸡奖 , 此后出演的大多是正剧:《我的父亲母亲的婚姻》中的陈同谷 , 《大秦帝国之纵横》里的惠施 , 都是杨新鸣用心打磨的角色 , 虽然演技过关 , 但知名度并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