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专访《中国诗词大会》00后冠军姜震:诗书的滋养潜移默化( 三 )


不过 , 在最后一场比赛中 , 姜震还是遇到了难关:当时 , 非遗传承人杨惠姗一边演示琉璃烧制 , 一边给他们出了一道题 , 要求猜一句含有“虬”字、形容松树的诗 。 当时包括姜震在内 , 场上的四强选手都交了白卷 。
“看到‘虬’这个关键字的时候我就在想 , 好像我活了20年 , 没背过哪句诗里还有这个字 , 会不会是一个特别不出名的诗人写的不出名的诗作呢?”姜震回忆 。 最终答案揭晓 , 这句诗为“幽人所住空山里 , 老松皆作虬龙起” , 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曾几 。 “曾几是陆游的老师 , 而且他有一首七言绝句叫《三衢道中》 , ‘梅子黄时日日晴 , 小溪泛尽却山行 。 绿阴不减来时路 , 添得黄鹂四五声 。 ’是收进了小学课本的 。 所以公布答案之后 , 我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 , 同时不禁感慨 , 我们中华诗词确实是浩如烟海 , 我只是探索了它的冰山一角而已 。 ”
诗词|专访《中国诗词大会》00后冠军姜震:诗书的滋养潜移默化
文章图片

姜震与父亲互相敬礼 。
对姜震来说 , 这档节目曾是他攀登的目标 , 他从没想到自己能拿冠军 。 今年3月31日 , 姜震在微博写道:“在《中国诗词大会》举办的第七个年头 , 我很幸运地成为了夺魁者 , 也许这就是白居易所说的 , ‘辨材须待七年期’吧 。 ”
诗词同道
走出学校 , 参加大型电视节目 , 不仅让姜震有机会与康震、王立群、蒙曼、杨雨、郦波这样的专家学者当面交流 , 还让他结识了众多民间高手 , 找到了一个“和而不同”的群体 。
诗词|专访《中国诗词大会》00后冠军姜震:诗书的滋养潜移默化
文章图片

《2022中国诗词大会》的“云中千人团” 。
今年的节目延续了第六季新设的“云中千人团” 。 姜震透露说 , 节目组是真的找了1000名诗词爱好者“云连线” 。 “我第一次在录制现场周围的一圈屏幕中看到‘云中千人团’ , 觉得很震撼 。 每次节目开场 , 我们(现场选手)和线上的‘千人团’一起吟诵开场诗词 , 真的可以说是气势如虹!”
录制间隙 , 姜震也会与现场“百人团”的选手切磋讨教 , 他们当中有各行各业“身怀绝技”的工作者 , 也有吹笛子的少年、穿汉服的少女 , 因为喜爱中国传统文化而相互引为同道 。 “我们这些选手聚在一起的时候 , 多半会聊诗词 , 聊自己会背的、不会背的……如果用一句古文来形容 , 就是‘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
此前 , 姜震曾以青岛市冠军、山东省第六名的表现入围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 也参加过地市级的国学比赛 , 在斩获奖项的同时 , 也结识了一些同好 , 不过多数是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学生 。 而这一次 , 由于《中国诗词大会》不限参赛选手的年龄和职业 , 他有了更多的“忘年交” 。
据姜震说 , 这季节目中 , 最年长的一位选手是72岁 , 年龄最小的只有7岁 。 有很多诗艺超群的小朋友 , 比如12岁的许艺萱 , 能凭借自身实力跻身全国6强 。 比赛过程中 , 姜震很多次为这些小选手的表现叹服不已 , “比如说玩诗词接龙的时候 , 有些我们普遍‘束手无策’的诗句 , 像是‘竟无语凝噎’的‘噎’怎么接下一句 , 人家也能答上来 。 ”
在节目中夺冠后 , 姜震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发生很大改变 , 也不会因此动摇原本的职业选择 。
高考填报志愿时 , 他选择了父亲姜方程的母校——铁道警察学院 , 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铁路民警 。 “因为我父亲是铁路警察 , 母亲是律师 , 所以我从小就非常向往与法律相关的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