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石夜明珠:名字吓煞人 故事羡煞人( 五 )


反方
知名宝玉石学者王春云博士:
发磷光的萤石不配叫“夜明珠”
安徽的“夜明珠”消息一出来 , 我就在网上进行了批驳 。首先 , 它也就是个萤石球;其次 , 即便它在暗处能发光,也不配叫“夜明珠” 。古人视为珍宝的夜明珠,据我研究,是能够进行强反射强色散的超级钻石,和萤石根本不搭界 。而我的研究成果从2004年公布到现在已有八年时间,学术界居然一直熟视无睹 , 既不进行学术质疑也不进行学术传播和科学普及 , 以致社会上很多人继续堂而皇之地将磷光萤石人工磨成的大石球冠以“夜明珠”之名高价推销,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
为什么我会去研究“夜明珠”?起因在于上世纪70年代广东省地矿局工程师在矿洞里发现萤石能发出幽幽的绿色磷光,接着是上世纪80年代,一些科普作家将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李约瑟博士论述古代中国的神奇国宝夜明珠可能为发磷光的萤石的说法拿来用了 。然后就有不少商业鉴定机构开始出具鉴定证书,证书的品名一栏里用括号羞答答地加个“俗称夜明珠”的字样,这就是所谓的“夜明珠”鉴定证书了 。到了上世纪90年代 , 所谓的“夜明珠”开始泛滥 , 个体一个比一个大 , 价格也随之不断攀升,像吹气球一样 , 从几十万到几百万到几千万 , 乃至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 。这让我产生了深深的疑问,想从学术上弄懂夜明珠这一中国古代自然历史文化之谜 。
在进行文献检索时,我发现西方汉学家虽然发表了有关中国古代夜明珠的论述 , 但他们本人,如沙畹、赫斯、伯希和、里德尔、李约瑟等,基本没有做过深入的科学研究;1913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孔兹曾做了一个实验 , 他发现他太太的钻石首饰在晚上偶尔发出磷光 , 知道这是钻石经过白天暴晒、受到紫外线照射的结果,于是推论中国古代的夜明珠可能为发磷光的金刚石 。但是 , 西方汉学家在过去一百多年里关于夜明珠的论述,都没有从中国历史文化出发 , 他们对于汉字“珠”和“夜明”的含义并不清晰 , “珠”直接翻译为“珠宝jewel”了,“夜明”直接翻译为“夜里发光nocturnal luminescent”了 , 于是中文的“夜明珠”概念,到了西文的语境里,就蜕变成了“夜晚发光的宝石” 。问题是 , 这种理解正确吗?
什么叫做“珠”呢?或许 , 我们该回到孩童那里去寻找答案 。当你让小童从他的玩具里挑出能被称为“珠子”的东西时,我想他是不会拿出乒乓球、皮球、排球、篮球的 , 而是会拿出弹珠、算盘珠、宝塔珠等作为答案 。这说明,“珠子”的生活概念是直径通常小于4厘米的、圆形的小球或近似圆形的多面体 , 这也是中文“珠”字的词源本义 。所以西方汉学家在语义未明的情形下对夜明珠所做出的猜测 , 出现了明显的偏差 。
同时我发现在中国四千年多年文明史中,出现的夜明珠记载不超过120颗,也就是说平均一个世纪(100年)不到3颗 。假如夜明珠是萤石人工磨制出来的大石球,那第一次琢磨 , 肯定留下很多边角料;而边角料还可以第二次磨制石球,磨后第二次出现边角料;如此继续 , 可以无限制地磨制直径越来越小的石球 。而古人的夜明珠却十分稀少,所以一定是天然的珠形 。
另外,炎帝的“夜明珠”--“石璘之玉”其夜光是“浮而不灭” , 隋侯之珠是“纯白夜光”,秦始皇殉葬夜明珠在陵墓中可以“以代膏烛”,这些历史记载都表明了古代的夜明珠的夜光特征是整夜有光、夜夜有光 。像萤石之类矿物,需要先期吸收能量(暴晒、摩擦或者加热)然后才能发出磷光 , 而且发光时间无法永久持续的,因此,矿物磷光是不可能满足古人记述里的夜明珠的夜光特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