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京东截图 。
说起潍坊风筝的产地 , 最出名的要数坊子区的王家庄子村和寒亭区的杨家埠村,其中王家庄子村更是被称为“中国风筝产业第一村” 。
王家庄子社区共辖4个村 , 总人口四千多人 , 村里半数以上的人都从事着与风筝有关的工作 。 根据大众网消息 , 王家庄子村真正形成产业也是近三十年的事情 。 1984年 , 首届国际风筝会在潍坊举办 , 这推动了潍坊风筝产业的发展 , 也让王家庄子村的风筝制作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
据潍坊日报报道 , 王家庄子村大大小小的风筝扎制厂有100多家 , 年产值约2.8亿元 , 占潍坊风筝总销量70%以上 , 居全国首位 。 王家庄子也因此确立了自己在行业内的地位 。
本文图片
【|潍坊风筝登上热搜 背后有一个“中国风筝产业第一村”】图片为潍坊上空放飞的风筝 , 来自网友“爬楼高手杨斯基” 。
据《中国联合商报》报道 ,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风筝市场形成初期 , 潍坊风筝市场相对混乱 , 部分生产商只顾压低价格打价格战 , 不顾风筝品质 , 致使祖艺“蒙羞”的同时 , 也让潍坊风筝的口碑急剧下降 , 这成了潍坊杨家埠风筝龙头厂家掌门人王永训等人的“心病” , 他们下定决心改变潍坊风筝的尴尬境地 , 要把风筝产业做大做强做精 。
据潍坊日报 , 如今潍坊全市风筝企业已发展到300多家 , 设计生产的风筝达上千种 , 从业人员近3万人 , 全国市场占有率约80% , 国际市场占有率为65%以上 。 张建伟在向媒体介绍时表示 , 目前 , 潍坊每年生产风筝约1.2亿只 , 产品主要销往温州、义乌、广东 , 以及欧美等地区 。
传承:一代绝活铸非遗 二代归乡承文化
近日 , 由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旗下“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传播活力展示平台 , 公布了“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传播活力2021年度报告 。 其中 , 在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活力值排行榜上 , 潍坊风筝项目表现优异 , 以8176的非遗活力值排名第二 。
2006年5月20日 , 潍坊风筝制作技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 自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节成功举办之后 , 潍坊风筝的产业就得到飞速发展 。
本文图片
图片为葫芦娃造型的风筝 , 来自网友“爬楼高手杨斯基” 。
潍坊的第一代人已经在风筝领域打下了“江山” , 接下来就要靠后辈来用心守护 。 随着潍坊风筝知名度的不断提高 , “风筝二代”随之上线 。 据海报新闻报道 , 近几年 , 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已经有不少人选择回乡帮父母打理风筝事业 。
“90”后张正勋就是其中一员 。 张正勋的父亲是村里第一批加入风筝制造的创业者 , 在张正勋的记忆中 , 每次放学回家时 , 总在满院的风筝中穿过 , 这让他充满了自豪和满足 , 而这也是他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坚守风筝制业的情感归系 。
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非遗保护部主任王亦耘在接受海报新闻采访人员采访时说 , “潍坊风筝荣登全国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活力值排行榜 , 进一步提升了潍坊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 让更多人群尤其是年轻人群进一步关注手造、热爱非遗、了解潍坊 , 也进一步促进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的建设 。 ”
综合中国旅游报 大众网 海报新闻 潍坊日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等
- 书香|潍坊市开启2022年“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
- 杨瑞峰|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丨53岁,他选择守住皮雕
- |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丨人间四月天,轻风托纸鸢
- |文化中国 时代榜样|中国艺术名家王建华登上欧洲国家邮票
- 天宫|潍坊放飞“中国空间站”风筝,设计师:能做传统风筝的人太少,需反复实验
- |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丨诸城市博物馆藏背屏式浮雕造像在线展
- |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丨盘活文化家底 擦亮城市品牌
- |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丨青州面向全国海选李清照形象
- 风筝|发现潍坊手造|从民间耍物到跨界合作,潍坊传统风筝的破圈之路
- 长江文明馆|长江文明馆再度登上“中博热搜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