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七位顶级收藏大咖:透露中国艺术品近十年发展的内幕( 二 )


03
在“亿元”时代 玩不转、买不起了?

马未都
从2005年起 , 马未都感觉到自己在拍卖市场已经“玩不转、买不起了” 。
资本对于艺术品市场的影响在2009年形成一道不可逆转的分水岭 。 2009年春拍 , 刘益谦1.69亿拍得的《十八应真图卷》 , 直接把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带进“亿元”时代 。
高品质的收藏彻底地成为财富金字塔顶上的人才玩得起的游戏 。 “就像是鲨鱼和鲸鱼们在海面上把猎物分了 , 海鸥盘旋着下来拣点剩下的 。 ”马未都说 , 很多像他这样的人都成了“海鸥” 。

刘益谦

《十八应真图卷》 2009成交价1.69亿
就像刘益谦制造的一个又一个亿元天价一样 , 他注定会成为这个行业最有标志性、最有争议的人物 。 2011年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带来的巨大财富效应 , 让刘益谦成为艺术品投资的代表人物 。
“所有的人都只关注我卖出 , 不关注我还在买进 。 ”刘益谦说 。 就在卖出两天之后 , 他花费8000多万拍到陈逸飞的代表作《踱步》 , 此后又花费一亿买入宋代一幅书法作品 。 刘益谦的解释是 , “今后的收藏会更倾向于古代和当代的作品 。


“现在很难用一个简单的东西 , 来表达我是投资、投机还是收藏 。 ”刘益谦说 。
他的这种状态在做收藏的企业家中很有代表性 。 富裕起来之后装点门面、投资投机获利、主动喜欢或者后来忍不住喜欢 , 都是这些企业家做收藏的动机 。
“基本上我们这代企业家 , 在文化上都是缺失的 。 ”刘益谦说 。 成长中经历过“文革” , 30年前从一穷二白开始起步 , “这30年企业家的精力都放在企业的发展上面 , 说句不好听的 , 主要在逐利 。 大部分人 , 包括我 , 都不知道逐利的目的在哪里 。 ”

黄庭坚《砥柱铭》 2010年
成交价4.368亿
自从1994年参加第一次拍卖之后 , 刘益谦就和艺术品市场结下不解之缘 。 在这将近20年的时间里 , 刘益谦积累的藏品规模已经非常庞大 , 其中有多件国宝级的艺术珍品 。
仅2009、2010年 , 他在艺术品投资市场就砸下20亿元资金:2009年投入近13亿元 , 拍品囊括了拍卖成交额前十大艺术品中的四件 , 包括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吴彬的《十八应真图卷》等珍贵的艺术品;2010年 , 在拍场投入近七亿 , 其中以3.08亿拍得王羲之的草书《平安帖》 。 刘益谦的夫人王薇是油画市场最大的买家之一 , 曾有人戏称 , “一旦王薇停止购买 , 价格立刻就会下降 。 ”

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 2009年
成交价6171.2 万元
艺术品市场像刘益谦这样的大买家 , 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 。
上海民申企业集团董事长郑见明是其中之一 。 他和刘益谦背景相似 , 以做股票起家 , 涉及很多投资领域 。 郑为人低调 , 很少露面 , 主要委托上海天衡拍卖公司老板陈郁帮忙竞拍 。 新疆广汇集团也是大买家 , 主要收藏从1900年到1990年代的10位重要的近现代画家的作品 。 但从2010年开始 , 刘益谦也感觉到市场里面“下手狠的越来越多” 。
04
国内外的收藏家对比
马未都曾经说过 , “中国乃至华人圈子里最一流的富豪都不做收藏 , 做收藏的都是二流的 。 ”
他讲了1996年的一件往事:李嘉诚在马未都的家里看中了一副明代的、用象牙做的象棋 , 市价四万 , 马未都主动打了六折 , 李嘉诚依旧砍价 。 “最后我说可以送给您 , 但是价格不能再低了 。 他才买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