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的角度分析作品 从文学角度分析一篇作品( 二 )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最后一句“大约孔乙己的确已经死了”,很多人就把注意力放到“大约”、“的确”这两个词的运用上,对鲁迅先生所要表达的孔乙己最后的结局思考的比较少 。

文学理论的角度分析作品 从文学角度分析一篇作品

文章插图
更有甚者 , 不顾历史背景对文学作品进行标新立异的解释 。认为武松打虎有违反动物保护法的嫌疑,认为朱自清的“父亲”去买橘子“违反交通规则”,诸如此类,实在让人看不下去 。
这种现象在对古诗词的解读上也很泛滥,到网上随便翻翻 , 动则就是对封建社会的抨击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实在看不出跟封建社会有什么关联,有点喝高了倒是真的 。
还有些文章其价值就在于本身的美感 , 比如《灯声浆影里的秦淮河》、《小石潭记》等等 。文辞浅白 , 韵味悠长 。对于这一类的文章,我们应该是阅读、再阅读,然后闭上眼睛,回味文章的美 。你非要整出个中心思想,抨击一下旧社会,实在是毫无必要 。
文学理论的角度分析作品 从文学角度分析一篇作品

文章插图
有 。
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文字组成的 。
作者在创作作品时,当然不是为了说废话,他的一字一句都是有意义的、有作用的,都包含着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但是有时候某些语句的作用真的只是为了说明而已 。
好比鲁迅文章里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一句,单纯只是为了引出下文而已,却被解读出各种各样的思想 , 这是不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