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陆俨少《东蒙隐居图》
文章图片
陆俨少《东蒙隐居图》85.1×50cm 1988年
《东蒙隐居图》为其晚年变法的成功之作 , 笔法细密繁重 , 几层浓淡相破、干湿夹杂后 , 植被与山石交融 , 山便愈发厚重 , 一派苍茫华滋之感 , 设色大胆鲜丽 , 笔法娴熟可见自信 。
宋文治
文章图片
宋文治(1919-1999) , 江苏太仓人 。 少年家贫 , 曾在上海、苏州当学徒 , 后得亲友资助 , 考取苏州美专学习 。 早年还在太仓、安亭两地从事艺术教育工作达十六年 。 在这期间他勤奋好学 , 努力钻研 , 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研究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 , 问道于前辈画家朱屺瞻、陆俨少 , 相互切磋;又先后从张石园、吴湖帆两先生学画 。 掌握了传统山水画的技法 , 打下了坚实基础 。 1957年他调进江苏省国画院 , 在不断的创作实践中 , 使山水画传统逐步与时代脉搏相适应 。
宋文治先生的画 , 秀而不媚 , 甜而不俗 , 严谨中有疏放 , 清丽中显苍沉 , 形成了自己的清新、隽秀、空灵的个人风格和艺术面貌 , 成为“新金陵画派”的一名主要代表 , 也是“新娄东画派”的举旗人 。
作品精读
1
宋文治《江南春朝》
文章图片
宋文治《江南春朝》64×46.2cm 1962年
《江南春朝》作于1962年3月 , 是他早期江南山水画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 画江南古巷常见之景 , 画中白墙青瓦 , 春暖花浓 , 使人遐想翩翩 。 笔调轻快灵动而不纤佻 , 设色嫣红秀润却不媚俗 , 逸笔的桃花丛中掩映着精致的点景 , 几笔草草勾出倒影 , 留白水面处有飞鸟拂过 , 轻点淡染虚实得宜 。 在桃花簇簇的水乡春景蕴含中着画家对故园乡土的依恋情愫 。
2
宋文治《山川巨变》
文章图片
宋文治《山川巨变》77×98.5cm 1960年
1960年9月由傅抱石、亚明率领的江苏省画家团一行13人到广东、湖南、陕西等六省十余市访问、交流和写生 , 行程两万三千里 , 为期三个月 , 目的是要探讨中国画笔墨如何反应现实生活 。 宋文治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 , 负责后勤工作 , 并协助傅抱石抓创作交流等事宜 。 《山川巨变》是宋文治两万三千里写生活动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 也是他此行的第一幅新颖动人的作品 。 此后参加了第二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山河新貌”汇报展 , 在当时美术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大家认为 , 江苏省国画院的艺术家已经做到了比较自然地将传统技法与现实生活题材相结合 , 能够表现出时代精神 。 宋文治的艺术境界经过了此次写生活动也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 并成为了“新金陵画派”的主要代表画家之一 。
作品抓住了三门峡大坝这一最典型也最激动人心的场景 , 笔墨豪放 , 主题突出 , 将黄河水奔腾翻滚 , 一泻千里的雄伟壮姿表现得淋漓尽致 。 画面侧面和下部的山头上 , 工地红房、高压线杆、大吊车与烟囱穿插其中 , 层层远去 。 作品表现出三门峡工地的雄伟气象 , 展示出水电工程之浩大与繁忙的建设景象 。 这幅作品是宋文治一生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品 , 也奠定了他作为“60年代中国现代绘画创新的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
- |【黔贵大地镌荣光·5年大事记系列海报】数看贵州脱贫攻坚成就
- |【阳光东风】方寸之间 丹青流韵
- 手绘|【莫西沙场口】场口场区与赌石特征
- 交响乐|特别策划|施坦威艺术家刘骥音乐分享会
- 惠州|【曝光台】惠州部分地区违规垂钓不文明行为曝光实录
- 文物|“嘉德艺术展?仲夏季”将首度向境内观众呈现清宫武备文物
- 读书|最是书香能致远
- 茂名市|【两岸观察】台湾青年读《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
- 敦煌壁画|敦煌壁画:跨越千年历史而不朽的文化艺术余韵
- 新疆,巩留,贝母,新疆|新疆巩留:贝母花开幸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