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爱看宫斗剧了「我为什么不爱看宫斗剧了」( 二 )

文章插图
今年看到《延禧攻略》里令妃成了主角,恍然间觉得于正是不是欠我五毛的“创意费” 。当年撰文只是为了证明古装剧里的“历史虚置”非常严重,基本换一部剧就可以扭转乾坤 。
而正因为宫斗剧对于历史的虚置,使得宫斗剧呈现出一种吊诡的叙事范式:它深深地潜入历史这个巨大的背景之中,但在历史的大幕徐徐展开后 , 它又对其进行任意的涂抹 , 甚至缺乏最基本的敬畏 。
《甄嬛传》的同名网络小说设定的时空是“架空历史”的“大周” 。电视剧编创者把历史框定在雍正年间 。历史时空的乾坤大挪移是宫斗剧的典型历史处置方式 。甄嬛这个貌美才高的佳人,在雍正的后宫嫔妃中是无从寻觅的 。甄嬛所幻想的宠她爱她的那个“四郎”,自然也不是《清实录》中的雍正 。

文章插图
至于甄嬛改姓钮祜禄氏,熹贵妃成了乾隆的养母,则更是子虚乌有 。历史对宫斗剧来说,与其说是一个时间概念,倒不如说是一个空间概念 。它只需要一个可以随意拆卸的空间来安放离奇的情节和人物 。
《延禧攻略》与《如懿传》的所谓“历史”本质上是一样的 。在宫斗剧的历史认知中,令妃与如懿,并不是主从概念,而是符号概念 。从《清史稿》还有诸多材料中,继后辉发那拉氏(如懿)并不受宠(当然,《清史稿》误记为乌喇那拉氏) , 但胜在颇得甄嬛欢欣 。《延禧攻略》中因为保护太后有功的娴妃,受到太后的赞许而获得治理六宫的权力,也不算瞎编 。
从生育情况看,在潜邸中,乾隆最敬重皇后富察氏,最宠爱贵妃高佳氏,最容易被皇帝忽略、冷落的就是辉发那拉氏,就连纯妃、嘉嫔在乾隆心中的地位也远远超过了辉发那拉氏 。
然而《如懿传》要让辉发那拉氏成为真爱,却并不违逆宫斗剧的叙事伦理 。因为宫斗剧的叙事 , 终究是一种程式化的纯熟操作而已 , 从来无关触达人心的真正情怀 。

文章插图
以恶制恶的权术想象宫斗剧中最核心的剧情就是“斗” 。它把后宫作为一个权术竞技场 , 不遗余力地加以渲染 。狠毒、阴戾、处处险恶、人人自危 , 几乎成了宫斗剧人物性格和情绪氛围的主基调 。
对于权术幻象的制造,正是宫斗剧的魅惑所在 。它通过对“审恶”文化不加掩饰的植入,获得了观众最热烈的支持 。没有尔晴、纯妃、娴妃、高贵妃的恶,就无法烘托出魏璎珞的以恶制恶 。

文章插图
宫斗剧的权术叙事集中于两大主题———上位与复仇 。宫斗剧的主角一般都是普通女子,身世不怎么好,家境也很一般,就因意外地选秀入宫 , 她们不得不在通向皇后或宠妃的道路上一路执著 。在这条道路上 , 她们往往要面对众多敌手 , 要与许多人结盟,最后才有可能获得皇帝的垂青,实现自己的最终梦想 。这种模式化的上位之路,使宫斗剧“部部惊心” 。
权术想象的脸谱化,导致了宫斗剧人物设置的批量复制规律 。在宫斗剧中,女性基本只有四种固化形象:
(1)纯良柔顺的女神形象 。代表人物有《金枝》的福雅、《甄嬛》的眉庄、《延禧》的富察皇后 。(2)机关算尽的恶毒女配 。代表人物有《金枝》的淑宁、《甄嬛》的皇后、《延禧》的尔晴 。(3)独立坚韧的女强人 。代表人物有《金枝》的如妃、《甄嬛》的甄嬛、《延禧》的璎珞 。(4)身份卑微的侍女形象 。代表人物有《金枝》的安茜、《甄嬛》的流朱、《延禧》的明玉 。
- 孙红雷三年不接戏「黄渤还人情孙红雷三年没拍过戏这正是他们退出男人帮原因」
- 所有男人都爱女主的剧「全剧男人都爱女主的6部剧当女主颜值撑不住场面让人尴尬」
- 无胡歌不仙剑的魔咒要被打破了仙剑4已经杀青
- 鲸鱼死亡后爆炸的原因 鲸鱼死后为什么会爆炸视频
- 好想找个女朋友啊怎么办 我想找个女朋友怎么就那么难
- 内向和社恐的区别 我宁愿内向也不要社恐
- 男人能感觉到女人暗恋他吗 他们只是不知道如何面对
- 为什么年轻人要加班 兜里没钱卡里没存款
- iphone静音找不到了「Get一点iPhone静音找不到别急看这里」
- iphone13不支持电信3G「iPhone13全系列不再支持电信2G和3G网络电信用户很受伤欧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