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修缮还要先考古!保护长城的“长城”是如何筑起来的?( 二 )


“在修缮前开展专业考古 , 是长城保护一次理念上的转变 , 从过去注重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 , 由注重文物本体保护转向文化生态、遗产地环境整体保护 。 ”怀柔区文物所所长张彤介绍 , 以往长城保护修缮更多依赖经验 , 有很多模糊地带 。 而“研究性修缮”将重点加强施工前的科学研究 , 通过运用科技手段、加入考古力量 , 在长城病害的类型、成因、发展趋势等方面收集更多科学数据 , 利用数字化推演病害 , 据此制定修缮方案 , 为以箭扣长城为代表的明代砖石长城的保护修缮提供规范化、可复制的技术路线 。
|长城修缮还要先考古!保护长城的“长城”是如何筑起来的?
本文图片

山西长城的保护修缮
长城 ,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 。
作为文物大省 ,
山西长城资源丰富 ,
经国家文物局认定的历代长城 ,
分布于8市39县(市、区)共计4266个点、段 ,
总长1401.23千米 ,
长城点段数量位列全国第三 ,
墙体长度位列全国第五 ,
分布于大同、朔州、忻州、吕梁、晋中、
阳泉、长治、晋城等8市39县(市、区) 。
时代涵盖
战国、汉、北朝(北魏、东魏、北齐)、
隋、五代、明等8个历史时期 。
|长城修缮还要先考古!保护长城的“长城”是如何筑起来的?
本文图片

▲修复后的山西长城“月亮门” 王晋飞 摄
近年来 ,
山西官方民间力量倾心倾力 ,
用实际行动筑牢保护长城的“长城” 。
1986年 ,
山西省政府将山西省境内“历代长城”公布为
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2001年 ,
国务院公布“雁门关段”长城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19年10月 ,
长城新广武村段、荷叶坪—王家岔段、
竹帛口段、阳方口段
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鉴于山西省长城历史价值之高、
在全国地位之重要 ,
为进一步加强长城保护 ,
解决长城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山西省文物局联合山西省司法厅起草
《山西省长城保护办法》 ,
于山西省政府第9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
并于2021年4月1日起实施 ,
这是山西首次对长城出台更为明确的保护办法 。
|长城修缮还要先考古!保护长城的“长城”是如何筑起来的?
本文图片

|长城修缮还要先考古!保护长城的“长城”是如何筑起来的?
本文图片

▲修复后的雁门关@忻州市人民政府网
除此之外 ,
还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长城保护中 。
2017年3月 ,
山西省“文明守望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
配合“文明守望工程” ,
山西于2018年7月在全省范围内
开展“请城砖回家、为长城疗伤”活动 ,
促进流散的长城城砖回归使用 ,
探索长城保护与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新做法 ,
形成政府、百姓、长城看护员和社会各界
联手保护长城的新机制 。
如今 ,
除了文物部门的专业保护 ,
越来越多人加入长城保护大军 ,
使长城保护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
长城重要节点段落的保存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全民参与长城保护的氛围更加浓厚 。
|长城修缮还要先考古!保护长城的“长城”是如何筑起来的?
本文图片

▲修复后的竹帛口长城韩鹏敏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