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边的人( 二 )


丹东市石柱村的“石柱参”相传在明代由山东人栽培出来 。 七位老翁行至边地深山寻找野山参 , 发现一片生长年久的人参 , 将老参带走 , 幼参与参籽就地栽种 , 并立一石柱作为标记 , 往后数年 , 他们不断重返此地 , 逐渐栽培出独有的人参品种“石柱参” 。 像关胜军家这样的养参家庭 , 在这片贫瘠陡峭、难以栽种粮食的地方 , 靠着“石柱参”过上了优渥的生活 。
佟荣厚的祖上则从北地南下入关 。 佟家属于满族正白第一旗 , 祖先常寿曾官至青海办事大臣、盛京户部主事 , 自常寿以下 , 佟荣厚是第十代传承人 , 他今年77岁 。 虽然佟家已经南迁北镇市 , 但依旧保留着满族的祭祖风俗“拜影” , 每逢春节 , 族人都会将常寿等祖宗的画像“请”出来祭拜 , 男人跪下磕头 , 女人抹鬓角 。 最多时 , 一年祭拜的人数超过一千人 , 他们还有着强烈的家族归属感和凝聚力 。
【|辽东边的人】如今 , 辽东边早已失去了防御的历史地位 , 新的边界在城乡之间矗立 , 像南北两地的融合一样 , 城乡之间也在融合与转变 。
住在黑山县四台子村的杨德山、王凤芹夫妇曾是辽沈战役的亲历者 , 他们的院子就在黑山阻击战战场正北方一百米处 。 杨德山为解放军做向导、抬担架抢救伤员 , 王凤芹则在家照顾七名伤员 。 解放后 , 杨德山先后担任了生产队队长和村支部书记 , 见证了四台子村从粮食歉收 , 到种高产粮食、经济作物 , 再到农业机械化的变迁 。 他重视教育 , 五个儿女全部通过高考 , 脱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 变成了城里人 。
乡村厨师杨桂华的生意受到了城里饭店的冲击 , 以前她只需要拎个炒勺上门做饭 , 其余宴席物品和人工均由主家安排 。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 , 人们更倾向于更为便捷的餐饮服务 。 2019年 , 她决定进行“产业升级” , 花1.7万购置了庆典礼棚 , 雇佣了五名服务人员 , 组建起一条龙服务队 。
齐飒是北镇市下观村的姑娘 , 做过服装店店员、食品工厂女工、食品店店主 , 2016年 , 顺着网络直播的风口成为一名才艺主播 , 在直播间唱二人转和本地戏曲 。 安静内向的齐飒在镜头前逐渐学会表演 , 性格变得开朗直爽 , 吸引了众多粉丝 。 她在市区购置了300平方米的三层门市楼做直播工作室 , 希望成为一名拥有千万粉丝的网红 , 而每当聚光灯撤去 , 她脸上的笑容会立刻松垮下来 , 她又成为忧郁的齐飒 。
辽阳市的成常伟则选择了一条重返乡村的路 。 他原本是辽阳的水果批发大户 , 买卖做大的时候 , 公司一年的流水有上千万 。 2016年 , 他放下水果生意 , 在辽阳城郊荒山承包了70亩山地 , 开设农家乐 。 接待的人不多 , 他自己却在种地、养鸡、喂羊的生活中收获了轻松自在 。
随着辽东长城的发掘与确认 , 保护成为下一阶段的工作 , “如何做”引发了很多争议 。 2014年 , 刘福生在网络上爆料小河口长城遭遇了破坏性修复 , “最美野长城”变成“白灰墙” 。 刘福生自己也是一名长城保护者 , 知青时代在绥中农村插队的日子 , 让他对辽东长城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 自90年代下海经商起 , 他将积蓄投入了长城保护中 , 出钱修路、修水渠、修植被 , 创立长城纪念馆 , 却从不对长城本身加以干涉 , 他想保留一份原汁原味的历史 。
|辽东边的人
本文图片

白永贵 , 蒙古族 , 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七家子乡毛岭沟村
白永贵13岁就开始上山巡山 , 19岁做了护林员 , 守护 着毛岭沟几十亩山林 。 当时护林队有四十多人 , 经过 四十余年的坚守 , 如今只剩下82岁老人龙国贵、81岁 老人李权贵、79岁老人胡心田和79岁的白永贵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