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学术研究:林黛玉是如何一步步变得小性儿的?( 二 )


这哪是胸襟狭窄 , 完全是如海般的胸襟!
由此可知 , 至少 , 初进贾府的林黛玉 , 并没有“小性儿” 。 所以 , 她的“小性儿”都是在贾府形成的 。
书中没有说她是何时开始变得“小性儿”的 , 因为 , 自从第三回进入贾府之后 , 到第五回 , 黛玉就已经以“小性儿”的形象出现了 。 在后来者宝钗的对比之下 , 不但宝钗的“品格端方 , 容貌丰美 , 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 “而且宝钗行为豁达 , 随分从时 , 不比黛玉孤高自许 , 目无下尘 , 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
面对这样的对比 , 黛玉表现出了胸襟狭窄 , “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 。 相比之下 , 宝钗表现出的却是胸襟宽广 , “浑然不觉” 。
|《红楼梦》|学术研究:林黛玉是如何一步步变得小性儿的?
本文图片

这个“浑然不觉” , 可以做两方面的理解:一是宝钗对大家的对比“浑然不觉” , 二是对黛玉的“悒郁不忿”“浑然不觉” 。
总之就是 , 黛玉往心里去了 , 宝钗却毫不在意 。
注意这个“浑然不觉” , 不是说宝钗比赢了所以不在意 , 而是她根本不在乎输赢 , 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事存在 。
在这里 , 作者虽然没有明确点出黛玉“小性儿” , 却把黛玉的“小性儿”表露无疑 。
所以 , 接下来 , 我们便会看到黛玉更多“小性儿”的表现 , 比如宫花事件中让周瑞家的难堪 , 以及无缘无故把李嬷嬷刺得下不来台 。 这些表现 , 都和初进贾府时的只自责不责人大相径庭 。
林黛玉是如何一步步变得“小性儿”的?
最后来到了我们的终极问题 , 林黛玉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变得“小性儿”的?
这事儿如果只从表面去看 , 确实不可思议 。 林黛玉从扬州来到京城 , 算得上是从小地方来到大地方 。 还有 , 相比于贾府的豪门大户 , 林家只是小门小户 。 另外 , 林家人丁稀少 , 贾府人员繁茂 。 尤其是在生活条件上 , 初进贾府的黛玉看到贾府三等仆妇的作派都觉得“不凡” , 进入贾府后 , 她享受了宝玉的同等待遇 , 可谓一步登天了 。 所以无论从哪方面看 , 林黛玉都是从小走向大 , 从窄走向宽 , 心性应该更为宽广才对 , 怎么会反而变得越来越“小性儿”呢?
|《红楼梦》|学术研究:林黛玉是如何一步步变得小性儿的?
本文图片

这就是作者的狡猾之处 , 这些外部环境的改善 , 不但没让黛玉更上一层楼 , 反而在精神层面上越来越“小性儿”了 。
也就是说 , 我们只看到黛玉在物质层面得到改善 , 却看不到她进入贾府后精神层面有没有什么变化 。 因为 , 这些变化都是隐写的 , 所谓“真事隐 , 假语存” , 存在于表面的 , 都是假象 , 真正能影响一个人的 , 都是被隐藏的真相 。
作者为什么不写黛玉进入贾府后精神层面有没有得到改善?因为实在没有什么可写 。 比如贾母对黛玉“万般怜爱” , 但怜爱的方式却是“寝食起居 , 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 , 都体现在物质层面 , 没有精神上的怜爱 。
正因为只有物质没有精神 , 黛玉才把全部身心都寄托在宝玉身上 , 而且导致了“求全之毁 , 不虞之隙”的现象 。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读者说黛玉只对宝玉“小性儿” , 只有与宝玉相关的事她才会“小性儿” 。 这与爱情无关 , 黛玉的“小性儿”是安全感的严重缺失所造成的 。 她想牢牢抓住宝玉 , 把宝玉当成了保护她的唯一救命稻草 。
|《红楼梦》|学术研究:林黛玉是如何一步步变得小性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