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以追光蹑影之笔 ,写通天尽人之怀:达·芬奇的女性肖像画( 三 )


文章图片

《伊莎贝拉·德·埃斯特肖像》(1499-1500) 卢浮宫美术馆
伊莎贝拉对绘画和音乐的痴迷与热爱 , 还有其在政治和外交上的高超手腕 , 为意大利文艺复兴这幅盛世图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她孜孜以求那幅流传于世的“灵魂肖像” 。 而达芬奇则对侯爵夫人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在25岁的伊莎贝拉侧脸肖像中 , 给这位追求比自己更年轻美丽的女人画了一个双下巴 , 委婉暗示她不甚理想的体重 。
女子|以追光蹑影之笔 ,写通天尽人之怀:达·芬奇的女性肖像画
文章图片

《女子头像》(1508) 帕尔马国家美术馆
《女子头像》是一幅未完成的画作 。 画中女子 , 眼神多情 , 令人沉醉;头部微垂 , 避开观者视线 , 流露出少女特有的矜持 。 嘴角现出一丝笑意 , 晕涂法渲染出天真无邪的和谐面部;周边散乱的头发 , 又散发着肉欲情思的暧昧气息 。 “女性必须表现得自守 , 她的双腿必须紧紧并在一起 , 两臂交叠 , 头低垂 , 同时转向一侧 。 ”(《芬奇论绘画》)这是达芬奇及其学生们表现女性的教条 。 然而 , 画面通过强烈表现力的风格语言 , 却透露出人物个性中最隐密的心声 。
女子|以追光蹑影之笔 ,写通天尽人之怀:达·芬奇的女性肖像画
文章图片

《蒙娜丽莎》(1503-1519) 卢浮宫美术馆
从1503年开始 , 达芬奇一直在修订《蒙娜丽莎》这幅肖像画 。 法国专家帕斯卡尔·科特使用多光谱对《蒙娜丽莎》进行了深入且详细的分析 , 发现这幅肖像至少存在四个图层版本 , 而且每个版本都较之前有大幅度的修改变动 。 最为重要的是 , 达·芬奇从来不让这幅画离身 , 直到去世 。
对画面的任何语言描绘 , 在画作面前似乎都显得多余 。 达·芬奇用超凡的绘画技巧捕捉了一个努力忍笑却又按捺不住嘴角上扬的瞬间 , “蒙娜丽莎的微笑”就此成为女性形象追求尽善尽美的传奇 , 成为这个时代的表征:捕捉那不可定义、无法言喻的生命本质 。
达·芬奇所钟情的女性表现方式 , 即便是描绘身份最显贵的女性 , 也并不过度关注外饰 , 而是有意识地运用视觉光学原理、透视法与几何比例 , 倾心于面部和其他细节的刻画 。
肖像脸部采用柔和的明暗法 , 用最亲昵、细腻的明暗交错来探索五官;采用晕涂法让边界互相侵蚀 , 去表现人物脸上独一无二的细腻神情 , 呈现出超凡脱俗的美好 。
达·芬奇在作画时会与对象之间建立直接的情感联系 , 探索人物内心世界中最隐微的细节 。 “以追光摄影之笔 , 写通天尽人之怀 。 ”肖像画成为他探索人类灵魂的一条路径 , 事实上 , 他也确实以令人震惊的自然主义手法抵达了那片眼睛本不可见的精神幽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