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无可替代的艺术和学术价值
由于收录了大量濒危传统音乐的珍贵资料 , 1997年 , 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的记忆”项目 , 并被列入第一批《世界记忆名录》 。 它不仅是中国首个入选该名录的珍贵档案 , 也是世界上首个入选该名录的音响档案 。
1992年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确保世界文献记忆得到更好的保护 , 发起了“世界的记忆” , 并于1997年宣布第一批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档案项目 。 “世界的记忆”指的是记录世界人民集体记忆的文献遗产 , 它们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占较大比例 , 记录了人类思想的演进与社会的进步 , 是当今和未来世界共同体的历史遗产 。
对于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的入选 , “世界的记忆”项目国际咨询委员给出的理由是:“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是数年来在中国几乎所有省份系统地进行田野录音的成果 , 涵盖了超过50个民族或文化群体的传统音乐 。 中国古代的音乐遗产通常是口耳相传的 , 这些录音使得中国古代音乐历经数代传承至今 。 ”
如上所言 , 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具有无可替代的艺术和学术价值 。 例如 , 1950年 , 由杨荫浏、曹安和等录音整理的阿炳的6首乐曲 , 包括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及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 , 尤其是《二泉映月》早已成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张名片 。 上世纪50年代初 , 万桐书、刘炽等在新疆为老艺人吐尔地阿洪抢录下其生前演唱的全套十二木卡姆音响资料 , 为后人留下了可供学唱、传承的唯一珍贵文本 。 1953年 , 由晓星、简其华等从河曲采集记录的1500多首民歌 , 让埋藏于晋陕蒙交界黄土高原上的“河曲民歌”为世人所认识和关注 , 蔚为大观的河曲民歌至今仍是研究中国民歌的重要资料 。 1956年 , 由査阜西、许健、王迪等访问全国86位古琴家、搜集录制的270多首古琴曲 , 留下了大量极其珍贵、不可复得的琴曲遗产 。
上世纪90年代 ,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音乐学家黄翔鹏把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称作“中国音乐文化之火” , 随着社会变革和文化演进 ,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某些音乐文化形态和音乐文化事项无形中正发生改变 , 或逐渐消亡殆尽 。 幸运的是 , 这份档案就像“火种”一样 , 保存下大量中国传统音乐 , 使得我们能够窥见其原来的模样 , 并一代代传承下去 。
可收藏可分享的开放性数据平台
“如果没有这份录音档案 , 没有杨荫浏、曹安和等一批音乐学家筚路蓝缕的开拓 , 没有一代代研究人员薪火相传的承继 , 不知道有多少像阿炳、吐尔地阿洪一样的民间艺人 , 多少首和《二泉映月》一样的精彩乐曲 , 在民间产生 , 然后便随风消散 。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田青说 。 在他看来 , 作为这份珍贵音乐遗产的守护者 , 惟有心怀敬畏之心 , 抱以严谨审慎的态度 , 采取科学的保护方式 , 才能不负先辈学者 , 手捧“中国音乐文化之火” , 传递这一束中华传统文化之光 。
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入选“世界的记忆”项目后 , 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专门团队 , 采用国际标准 , 对唱片(粗纹和密纹)、钢丝录音带、开盘录音带、盒式录音带等不同类型的模拟载体进行数字化抢救与保护 。 经过20多年的努力 , 最终形成目前中国收录传统音乐录音数量最庞大、历史最悠久、珍贵度最高的专业数据库 。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主持设计建设的“世界的记忆——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数字平台上线试运行后 , 先期发布其中约1万条音频数据 , 此后将陆续推出这批珍贵音响档案的全部曲目 。
- 鲍叔牙|谈朋友
- 她的世界|走入自然,点亮生命
- 世界|世界海拔最高 自动气象站 将在珠峰架设
- 孙犁|周克芹为何不写散文
- 周敦颐|周敦颐为何被称千年道统第一人?
- 奥沙利文|奥沙利文夺冠成年终世界第一!赵心童颜丙涛进前16,丁俊晖第32名
- |职场人际套路多,同事间关系再好,也难成为真正的朋友
- 传统|7000小时传统音乐录音档案:为世界提供中国“音响”
- 穿衣搭配|为什么职场争斗中认真干活的人会败给不干活的人?
- |争抢钓位起矛盾,广西七旬钓友半夜被人持刀捅伤,为了钓鱼值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