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共被人钓起63次的鲤鱼,被誉为“人民的鱼”,死后还登了报纸( 二 )
得益于人工的保护 , 生活在这片区域的动物有着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 鲤鱼作为该湖区的管理鱼类 , 从一开始便引进了150条鲤鱼 , 包括本森也在内 。 这才让本森在日后有了许多机会向垂钓者们见面 。
欧美地区的垂钓文化和国内最大的不同在于 , 垂钓者本身在政府的管理和相应的湖区条例下有着严格的限制 。 钓鱼这件事本身是一个活动 , 最早仅限于欧洲的贵族服务 。
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和文化因素这两个方面的影响 , 钓鱼这项活动逐渐成为一种文化 , 并且在各种相关的书籍、法典下形成了一种自我约束 。 因此欧美的垂钓文化没有国内这样带有极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 。
这种表现在进入近代社会后愈加明显 , 后来政府便对民间垂钓活动颁布了法律来进行管理 , 并且需要通过垂钓考试才能进行钓鱼 。 怎么钓、钓多久、在哪儿钓、钓多少都是严格规定的 , 换句话说 , 一个不小心很有可能因为钓鱼这件事坐牢 。
所以垂钓者在完成钓鱼后会进行一个完整的数据记录 , 最后将鱼放归 。 人们也是在这种和谐的状态下与本森相识的 , 接下来就看看本森的奇特经历吧 。
垂钓界的明星在信风子湖这里 , 人们想要垂钓鲤鱼只需要交纳少量英镑便可以进行24小时的垂钓 。 很显然 , 本森之所以会被人们熟知是因为它背部有一处特殊的印记 , 正是这处印记它才不同于其他鲤鱼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这条鲤鱼也变得越来越大 。 特别是当本森的体重超过30斤之后 , 它便成为了该湖中的一条大鱼 。 本森的鱼生巅峰基本是在2005年之后 , 经过多年的生长 , 本森的体重如同一只小型家养犬一般 , 此后更是刊登了英国的《垂钓者来信》 。
该杂志是垂钓爱好者必读的报刊 , 经过票选 , 他们一致选出本森作为当年“英国年度最受欢迎的鲤鱼” 。
布瑞志·福特作为渔场的主要负责人表示 , 本森很明显和其他鲤鱼不一般 。 从进入信风子湖的那年起 , 它就比一起进来的同类要大上不少 , 那时的本森体重就有20斤 。
本森的出名不仅给湖区带来的名气 , 同时还为布瑞特带来了大量经济效益 , 每年来湖中垂钓本森的爱好者们能为其带来2万英镑的收入 。
此后不少人开始密切关注着本森 , 希望自己能够在垂钓过程中钓上本森 。 有的垂钓爱好者为了见一眼本森 , 不惜开车数百公里到湖中垂钓 , 更有甚者从德国专程飞往英国来看一眼它 。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 , 本森被人们数次观望 , 数次钓起 。 不过很显然的是 , 尽管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垂钓高手 , 但本森在有记录的案例里 , 被成功钓起63次 。 大多数时候 , 垂钓爱好者只能在湖面上欣赏它的身姿 。
对于垂钓爱好者而言 , 本森比一般的鲤鱼更有纪念意义 , 它甚至可以是一些流行文化的替代符号 。 不少人认为 , 它巨大的身形、特殊的外观 , 以及庞大的名气 , 不禁让人想起曾经知名的明星 。 诸如玛丽莲·梦露、拉蔻尔·微芝等等 , 钓起这条大鱼成为了许多垂钓爱好者的终极梦想 。
和谐的垂钓文化让湖区和本森快速出圈 , 垂钓爱好者把这里命名为“人民的渔场” , 而本森则被称为“人民的鱼” , 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一睹本森的风采 。
但这也应验了一句话 , “人怕出名猪怕壮” 。 对于渔场而言 , 本森无非只是他们赚钱的机器 , 本森也因为自身的名气最终陨灭在风信子湖中 。
巨星陨落2009年7月28日那天 , 布瑞志接到了来自渔场的电话 , 电话那头告诉他 , 似乎有条大鱼浮在了湖里 , 需要他去看一下 。 当他赶到渔场时 , 发现了漂浮在水面上的本森 。
- 古罗马共和国|“越有钱越买书,卖书的却没钱赚?”早在古罗马就是这样了
- |争抢钓位起矛盾,广西七旬钓友半夜被人持刀捅伤,为了钓鱼值得么
- 书画院|共绘乡村振兴画卷!清远市清城区北江书画院走进松柏村开展写生·文创活动
- 湖北|罕见!湖北举水河百斤青鱼王被人钓起,放生后被网友一致好评
- 刘擎|懂那么多道理还过不好一生?
- 云端|“云端”共享文化大餐
- 战双帕弥什|战双帕弥什:论后装甲时代,装甲意识共鸣的选择
- 李少君|《诗刊》主编李少君的诗《孤独》,共有7个“孤独”
- 毕业证书|公共营养师,不会过时的职业
- 一生|治愈一个成年人,看他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