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用偶像练习生培养德云社男团,能让相声崛起嘛?( 二 )


二十年来 , 他一直在挣扎 。

谭鑫培好不容易有了点名气 , 但是体力已经跟不上了 。 无奈之下 , 他又转回了老生 。
只是这一次 , 他改变了京剧的历史:以正宫调为标准 。
从此以后 , 后台乐队会根据演员的调子来定调 , 谭鑫培可以把调子调高到什么程度 。
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 , 谭鑫培把当时所有京剧大师唱法的精髓都吸收了进去 ,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唱法 , 被称为“谭派” 。
谭鑫培是当时京剧艺术的大师 , 当时的梅艳芳、杨小楼、王景瑜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
谭鑫培是个大器晚成的人 , 在成名之后 , 体力已经跟不上了 。
这个时候 , 他更加专注于研究人物 , 如何把人物塑造得更加生动 。
这简直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那个时候 , 所有人都是按照传统的套路 , 而谭鑫培 , 却能根据剧本中的场景 , 结合人物的性格 , 重新设计角色的动作 。
只有谭鑫培演过的人物 , 才能把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渐渐地 , 只有谭鑫培一个人演了 。
所以大家都把谭鑫培称为“伶界大王” 。
这个原本只是个“练习生”的声音 , 现在却成了京剧大师 , 这是一种创新 , 一种传承!
谭鑫培声名鹊起 , 成为一名演员后 , 喜欢谭鑫培的戏迷们成天结成“谭迷党” 。
如果放在今天 , 那就是粉丝后援会 。
他们聚在一起 , 什么都不做 , 想方设法的想要见一见谭鑫培 , 放在今天 , 就叫“追星” 。
每一次谭鑫培演出前 , “谭迷党”的中文都比较好 , 都会提前写几篇文章来赞美谭鑫培 。
如果是今天 , 他花钱买了热搜 , 还带了公关稿 。
演出那天 , 大家早早地等在了谭鑫培必经的路上 , 谭鑫培一出现 , 就有人开道 , 有人撑伞 , 有人举着牌子 , 簇拥着谭鑫培走进戏院 。
如果是今天 , 他们一定会戴着猫耳朵 , 拿着荧光棒 , 举着灯牌 。
谭鑫培走上舞台前 , 先唱一首歌 , 唱一句白话 , 唱一句京剧里的“闷帘儿” 。
谭鑫培一开口 , 粉丝们就欢呼起来 , 为这场演出做准备 , 同时也告诉大家 , 真正的主角来了 。
谭鑫培的每一场戏 , 谭迷们都准备好了 , 只要谭鑫培一开口 , 他们就会齐声喊一声“好” 。
因为谭粉们都会演戏 , 所以这一声“好” , 说得很是响亮 , 就连不懂行的人 , 都觉得很好听 。
谭鑫培的戏一演完 , 谭迷们就匆匆离开了 , 他们的眼里只有谭鑫培 。
这在今天被称为“唯粉” 。
节目一结束 , 报纸上就会有一篇新的文章被送到报纸上 , 作为第二天的头条 。
看起来就像是粉丝们追小鲜肉一样 , 但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 。
谭鑫培确实是个旷世奇才 , 对当今京剧艺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德云社”成团之路
在郭德纲成名之前 , 他就一直在做“练习生” 。
7岁的时候 , 跟随著名的天津艺人高祥凯学习评书;14岁开始学相声 , 师从常宝丰 , 17岁开始学西河大鼓;31岁时拜师相声大师侯耀文学习相声 。
期间学习京剧、评剧等多种剧种 , 辗转梨园多年 。
2005年《三联生活周刊》发表了一篇名为《相声界的草根英雄—郭德纲访谈》的文章 , 而《天上掉下个郭德纲》则是由《南方人物周刊》刊登的 。
郭德纲知道 , 这是他的机会 。
只要他就会抓住一切机会登台 , 一天接待60多家媒体 。
郭德纲火了 。
相声还在继续 , 没人看 。
脱口秀、小品等层出不穷 , 网络上各种搞笑段子层出不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