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产品|年入百万的生意,专挑穷人下手?( 四 )


而这笔被敲诈的费用 , 往往还是落到了打工人的头上 。 因为许多超市规定 , 这算工作失误 , 赔款由值班的理货员出 。
一个月工资也不过几千块 , 结果就被人拿着一张不知道哪里来的过期证明 , 敲诈走了2000元 。
有口莫辨 , 欲哭无泪 。
也难怪“职业打假人”如今几乎被污名化 。
实际上 , 职业打假人这个名号刚出来的时候 , 还带着一身的荣耀和光环 。
早在90年代 , 重庆的叶光 , 毅然从酒类专卖局辞去公务 , 成为职业打假人 , 揭露了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造假 。
那一次打假 , 最终当地政府在多间农家小作坊里 , 缴获1.5亿劣质针头 。 叶光并没有收一分钱回报 , 反而倒贴了几千元的差旅费用 。 但是他一生引以为荣 。
还有“中国乳业打假第一人”蒋卫锁、“雷锋式打假英雄”郭振清……
这群人为当时还千疮百孔的市场补上了不少漏洞 。
其中不乏很多公益打假 , 索赔额度仅1元 , 只为揭露真相 。

央视《面对面》栏目曾专访“雷锋式打假英雄”郭振清
但如今 , 鱼龙混杂的人涌入这个行业 , 与其说是“职业打假” , 不如说是“职业索赔” 。
庆幸的是 , 我们的法律也在不断地完善 。
2017年 ,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在一份意见答复中提出:根据实际情况 , 适时借助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等形式 , 逐步遏制职业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为 。 ”
2021年年底 , “最年轻职业打假人”陈志强因为涉嫌敲诈勒索犯罪被起诉 。
此前一年 , 18岁的陈志强向法院提起了800多场诉讼 。 其中不乏一些毫无根据的起诉 , 例如要求根本没有进口原料的奶酥卖家 , 提供入境货物检疫证明 。

法院认定其“以向法院起诉作为手段 , 利用商家恐慌心理 , 迫使商家妥协 , 多次索取商家钱财” 。
这也给那些有类似想法的专业索赔人 , 敲响了警钟 。
去年年底 , 售卖自制香肠被索赔的谌光辉收到了一审判决 , 法院驳回了索赔人的10倍赔偿请求 。

说到底 , 匡扶正义的事业 , 无论如何不该变成一种霸凌他人 , 牟取暴利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