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远:《吾儿吾女》关注不同家庭的内部生态( 二 )


南都:你曾经当过采访人员、编辑,现在是专职作家,是怎么完成从媒体人到作家的身份转变的呢?
袁远:是的,这两年我才专门待在家里写作 。 以前我也是个职业妇女,主要在报社做编辑 。
我写小说的时间可能有20年了吧 。 我的写作道路好像有点顺其自然 。 记得那时候我去参加一个关于写作的讨论会 。 会上有很多文学界大咖 。 之前我主要是写报纸上的散文随笔,参加那次座谈会以后,我觉得我也可以写写小说、讲讲故事 。 然后我就开始写小说,在杂志上发表,适当的时候就出书 。 当然我的写作是蛮缓慢的 。
编辑这个职业让我接触到很多不同的、形形色色的人 。 我生活在成都,在不同的报社工作过,经历也挺丰富 。 记得我在其中一个报社工作的时候,节奏非常快,也使我接触到各种有意思的人物 。 他们后来都以不同的形式进入到我的小说当中,这对我的写作的确很有帮助 。
南都:你居住在成都,小说里是不是大多也以成都为故事背景?你觉得成都这座城市有哪些方面特别值得一个作家去书写?
袁远:对的,我这本小说里的城市叫帛州,其原型就是成都 。 小说里写到的一些景观、涉及到的人文地理,都是成都所有的 。
现在成都这个城市好像蛮有名的 。 当然成都的特点也很鲜明,节奏慢,好玩儿,好吃的多,美女多等等 。 我觉得成都其实是一个多面性的城市,它有慢的一面,也有快的一面 。 人们说成都有两个平行世界,慢的很慢,快的非常快 。
成都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个充满弹性的城市 。 不管你有钱没钱、有地位没地位、工作很稳定或者不稳定,在成都都能找到自己“那杯茶”,都能按自己比较好的状态去生活 。 这是我比较喜欢成都的一个方面 。 你在成都哪怕是一个按照世俗标准不太成功的人,也可能生活得很安逸、很自足 。 成都的著名画家何多苓说过一句话:“我就喜欢小富即安” 。 他这句话很能代表成都人的特点 。
晚上有时候我和先生出去散步,经常看到小街小巷两边开小店的人,拿一张小桌子摆到街沿上,端出自己做的饭在那儿吃 。 我发现他们吃得很丰盛 。 我跟我先生开玩笑,说他们比我们吃的好多了 。 我觉得成都人会尽可能地去享受生活,在很多问题上是很达观的 。 当然成都人也很多缺点被人诟病,这也无须讳言,比如说不太守时、比较懒散等等 。 不管是一个群体,还是一个城市,都有其多面性 。 这才是真正的成都 。
下一步作品关注老年人问题
南都:请谈谈下一部作品的写作计划 。
袁远:我的下一部小说可能也会被认为是热点题材 。 但也是因为它本身值得关注、该去书写,我才去写的 。 这就是老年题材 。 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老年社会,当下的老年人和未来一茬茬进入老年的人们,跟以前的老年人有很大不同 。 而且,当下中国的家庭结构,家庭成员间的相处,和从前相比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 以前是大家庭,甚至讲究养儿防老,这些东西正在被更新的观念替代或者消解 。 所以,老年生活,老年人所遇到的问题、他们的状态,我觉得非常值得作家关注 。 至于什么时候写出来,我也不知道,因为我确实写得挺慢的 。
南都:请你给推荐几部你喜欢的书籍 。
袁远:当然我喜欢的书真的很多 。 首先我愿意向大家推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 。 这是一部触及灵魂,探讨灵魂问题的伟大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语言也非常有感染力和冲击力 。 我推荐大家去阅读俄罗斯文学 。
另外,我觉得阅读面广阔一些比较好,应该读一些哲学书籍 。 我推荐一本《哲学的故事》 。 它通过讲述从古至今的大哲学家的故事,来为我们梳理哲学发展的脉络,带领我们进入哲学的世界 。 假如你产生了兴趣,就再去读哲学家们的原著,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