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林|赵汀阳:我想对这个问题做一个哲学上的注解( 二 )


按照这个标准 , 甚至逻辑也不是充分普遍的道 , 比如说 , 逻辑处理不了价值观或情感冲突 。 更有趣的是 , 特殊性并非比普遍性低级 , 只是不同 , 特殊性是属于事物的性质 , 特殊性总是与物、性、情和体用联系在一起来理解 , 就是说 , 每一个事物都有其独特的性质、独特的体用、独特的情势 , 无法一概而论 。
按照这种理论 , 任何一种存在都是特殊的 , 没有一种存在是普遍的 , 唯有方法才可能是普遍的 , 但绝大多数的方法也是有限普遍的 , 真正达到完全通用性的方法只能是无法之法 , 即能够顺应一切可能性的应变之道 。
在此可以看出 , 中国与西方关于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形而上学假设是非常不同的 , 粗略地说 , 西方形而上学假定 , 普遍性和特殊性都是事物的性质 , 普遍性是存在的结构性本质 , 而特殊性是存在的偶然现象;中国形而上学假定 , 特殊性是事物的性质 , 而普遍性是方法的性质 , 因此 , 普遍性和特殊性并无高下之分 , 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同级别的性质 , 具有同样的真实性 , 对于任何一个事实而言 , 两者都不可或缺 。
当然 , 中国形而上学里也有存在论的等级制 , 天地人三者被认为是最高的 , 但这种存在论等级制不会在普遍性和特殊性上形成歧视链 。 我并不认为中国的形而上学比西方的形而上学更高明 , 只是解释了两者不同的思想格式 。
这种在形而上学层面上的深刻差异显然影响了对事物的预期 , 于是 , 在西方与中国之间难免出现深刻的互相误解 , 因此互相失望 。 互相失望的一个例子是 , 在西方思想里 , 普遍性意味着结构性 , 而结构是不能拆散的 , 必须保持结构的一体性 , 西方相信“市场化-民主化”是一个必然结构 , 于是对中国的实践感到不理解和失望;反过来 , 中国思想相信普遍性在于方法 , 而把市场、民主或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理解为方法 , 方法可以灵活运用 , 可以活学活用 , 可以按照具体需要和条件来运用 , 所谓法无定法 , 因此对西方的刻板反应也感到不理解和失望 。 总之 , 许多互相误解都可以追溯到形而上学的不同设定上 。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