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穿越千年遇见敦煌:哪些文物适合动起来?( 三 )


在九色鹿数字壁画开发前 , 赵东宝团队和一设计平台团队联合做过背调性研究 , 了解中国的数字文创传播、消费者的喜好 。 “我们发了一系列数字藏品以后 , 发现中国的数字藏品市场目前还是以具有经典文化价值的藏品为主 。 ”
刘霞霞说 , 敦煌IP面临着多重挑战 , 国内市场上大大小小的敦煌IP由不同机构运作 , 但更多的还是用敦煌IP来扩充流量 , 实现商务变现 。
“不管是文物性的藏品还是原作 , 我们的心态和定位就是不能消耗敦煌IP , 而应该是文化在先 , 挖掘具有传播价值的文化内容 , 增加消费者对敦煌的了解 。 ”刘霞霞表示 , 当前文创消费市场主要群体是Z世代 , “这个群体也对敦煌IP表现出了积极的市场反响和文化认同 , 所以我们跟AI技术结合 , 更好地打动这个群体 。 ”
赵东宝的观察是 , 早前中国文创行业对文创的理解基本停留在“贴牌贴标”的初期阶段 , 一个产品贴上了文化机构的标志就认为变得有文化价值感了 。 后来文创行业和消费者渐渐意识到内容的重要性 , “这对国内许多文化IP形成了新一轮筛选 。 ”
今天 , 中国的文创行业正逐渐步入新的时代 , 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智 , “最终的消费选择直接取决于内容转化的结果 , 也就是产品设计本身 。 此外 , 体验型需求也成了这类消费者的重要特征 。 ”赵东宝表示 。
那么 , 哪些文物适合与科技结合实现“动起来”?赵东宝认为 , 原作内容是场景式的 , 比如《清明上河图》的画面有明确的方向感 , 人物有自己的行为 , 这样的作品适合场景性的活化 。
追求静态美学呈现的作品则不适合 , “比如宋徽宗的很多画 , 构图上的美感是非常符合设计语言的 , 它的留白和每一个细节 , 这种画就适合静态观赏 , 如果你真的让它动起来 , 比如宋徽宗的鹦鹉图 , 真的让鹦鹉飞来飞去 , 这对画面的呈现是有破坏性的 。 ”
此外 , 例如敦煌壁画等有故事性和内容性的作品也适合动态化呈现 。 像《鹿王本生图》是北魏时期的壁画构图 , 将最精彩的部分放置于画面中心 , 不符合当代人从左至右的阅读理解习惯 , “这样的作品让它动起来 , 将故事的逻辑线和画面重新解构 , 能有效解决消费者或观众的阅读困难 。 ”
“让文物动起来这个事情 , 要基于真实需求 。 ”赵东宝表示 , 这是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