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钱理群:鲁迅笔下的九类知识分子( 四 )


北京文人频频向官方暗递秋波 , 但只能“暗递” , 还不能公开投靠 , 公开就要受谴责 , 所以只能“隐” 。 当商的帮忙帮闲 , 其情状则“显” 。
北京文人与上海文人有明显不同 , 上海文人往往洋洋得意、踌躇满志;北京文人则稳重、城府很深的样子 。 糟糕的是 , 单纯做官的帮忙或单纯做商的帮忙都不行了 , 于是南北合流 , 把断砖、旧袜、皮袍与洋服、巧克力合在一起 , 形成一派京海大杂烩 。
鲁迅|钱理群:鲁迅笔下的九类知识分子
本文图片

九、大众的帮忙、帮闲
他打着大众的旗号 , 做大众的代言人 。 其实 , 他的个体意志服从于大众意志 , 做的是大众的帮忙帮闲 。 应该说这是鲁迅的一大发现 。
在传统社会里 , 知识分子主要是官的帮忙帮闲 , 到了近代社会 , 也即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 , 中国知识分子不但继续做官的帮忙帮闲 , 而且有做商的帮忙帮闲 , 大众的帮忙帮闲的危险 。
针对上述状况 , 鲁迅提出了知识分子的理想状态 。 他说:“凡有改革 , 最初总是觉悟的知识者的任务 。 ”这些知识分子必须“有研究、能思索、有决断、有毅力” , 总的说就是能独立思考 , 有个体精神自由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 。
在与大众的关系上 , “他也用权 , 但不骗人;他利导却并非迎合;他不看轻自己 , 以为是大家的戏子 , 也不看轻别人 , 把别人当作自己的喽啰” 。 自尊自重同时又尊重别人 , 他与大众是平等的 , 可以作大众的事业 , 却又保持着个体的独立性 。
鲁迅又提出了“包围论” 。 他说 , 无论什么人 , 尤其是“猛人” , 周围都有一群包围者 。 人们无法与之直接见面 , 只能通过包围他的人去了解他 。
包围者往往起两方面作用 , 一方面他歪曲“猛人”的形象;另一方面 , 他使“猛人”逐渐变得昏庸 , 成为包围者的傀儡 。 这样的包围者常常是由知识分子扮演 , 也是帮忙帮闲之一种 , 既可怕又可憎 。
鲁迅善于取绰号 , 用绰号高度概括对手的特点 , 神情毕肖 , 如“革命工头”“革命小贩” , 这些绰号永远跟随着对手 , 天涯海角也甩不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