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建筑去旅行:到海滨、沙漠与绿野中,探访世界包豪斯“迷踪”( 二 )


在魏玛的街头游历 , 德国古典主义、魏玛共和国和包豪斯的印记随处可见 , 它们早就烙印在了树荫掩映的中世纪建筑物、富有田园诗风味的公园以及包豪斯学校与博物馆之中 。
|跟着建筑去旅行:到海滨、沙漠与绿野中,探访世界包豪斯“迷踪”
本文图片

▲魏玛包豪斯博物馆
魏玛包豪斯博物馆(Bauhaus Museum Weimar)是一座极简风格的灰色立方体建筑 , 由包豪斯大学的建筑师兼教授海克·哈纳达设计 , 专门用于展示包豪斯运动自1919年至1925年在魏玛的发展历史 。 博物馆中最著名的收藏就是彼得·克勒于1922年设计的“包豪斯摇篮” 。
|跟着建筑去旅行:到海滨、沙漠与绿野中,探访世界包豪斯“迷踪”
本文图片

▲包豪斯摇篮 | 彼得·克勒设计
博物馆的外立面几乎完美遵循了“少即是多”的理念 。 它由24块矩形磨砂玻璃组成 , 这些玻璃没有框架的束缚 , 可以自由浮动 , 在水平面形成包豪斯提倡的韵律感;不均匀的细密黑线夹杂其中 , 仿佛叙述着魏玛共和国不同年代的历史 。
|跟着建筑去旅行:到海滨、沙漠与绿野中,探访世界包豪斯“迷踪”
本文图片

|跟着建筑去旅行:到海滨、沙漠与绿野中,探访世界包豪斯“迷踪”
本文图片

|跟着建筑去旅行:到海滨、沙漠与绿野中,探访世界包豪斯“迷踪”
本文图片

▲魏玛包豪斯博物馆
这座灰色立方体看似“静默” , 却用建筑语言“诉说”了现代设计的种种先进性 。 它能够为人们在文化气息浓厚的歌德广场、诗情画意的中世纪建筑之外 , 提供一个与现代设计相连接的新鲜视角 。
GERMANY
包豪斯德绍
德 绍
德绍是德国东部的一座工业小城 , 规模比魏玛大一些 。 1925年至1932年 , 包豪斯运动在德绍发展到了第二阶段 。
|跟着建筑去旅行:到海滨、沙漠与绿野中,探访世界包豪斯“迷踪”
本文图片

【|跟着建筑去旅行:到海滨、沙漠与绿野中,探访世界包豪斯“迷踪”】▲工业小城德绍
1925年 , 由于格罗皮乌斯先进的设计理念与保守的魏玛掌权者产生了矛盾 , 他决定离开魏玛;随后 , 他应德绍政府邀请 , 将包豪斯学院迁移到了该市的容克斯飞机厂 , 设计了名为“包豪斯德绍”的校园 。 1926年 , 这所学校正式定名为“包豪斯设计学院” 。
|跟着建筑去旅行:到海滨、沙漠与绿野中,探访世界包豪斯“迷踪”
本文图片

▲包豪斯德绍校舍
在这所新学校 , 格罗皮乌斯首次设立了建筑系 。 他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 取得了优异成果 。
|跟着建筑去旅行:到海滨、沙漠与绿野中,探访世界包豪斯“迷踪”
本文图片

▲包豪斯德绍建筑群
这所新校舍由综合性建筑群组成 , 遵循了“Gesamtkunstwerk(整体艺术)”美学观 。 校园采用了不对称的风车布局 , 以主楼为轴 , 一边是教学专用区、礼堂和办公室 , 另一边坐落着学生和教师的宿舍 , 两端由桥梁连接 。
|跟着建筑去旅行:到海滨、沙漠与绿野中,探访世界包豪斯“迷踪”
本文图片

▲包豪斯德绍校舍俯瞰图
格罗皮乌斯在建筑中使用的创新方法包括钢筋混凝土和砖制成的框架 , 大面积的玻璃 , 以及沥青瓦覆盖、可以行走的平屋顶 。 从正面走进包豪斯德绍 , 无处不在的玻璃幕墙 , 使人能够将建筑内部的景致一览无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