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博代言博物馆上热搜!搞模仿秀、表情包卖萌,文物该不该网红化?( 二 )

昨天故宫博物院推出的科普视频 ,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严勇就以豆瓣拿下9.3高分的《甄嬛传》剧照为例介绍了当时的穿衣规律:甄嬛头戴的“大拉翅”是身着便服时才戴的冠饰 , 剧照中配了一件朝服 , 朝服的颜色应是黄色而不是图中的红色 , 朝服外的朝褂纹样也错了 。
|王一博代言博物馆上热搜!搞模仿秀、表情包卖萌,文物该不该网红化?
本文图片

故宫专家指出《甄嬛传》中服饰错误
家住真北路的市民姚蕾疫情期间又看了一遍《甄嬛传》 , “没想到甄嬛一身就是一本历史知识订正本 。 ”在一些网友的评论里 , 让故宫的专家挑刺《甄嬛传》无异于“大炮打蚊子” , 但她认为这样的科普方式“既权威又接地气” , “这样的方式更能激发普通人对于历史知识的兴趣 。 ”
不过 , 也有网友认为这样的科普方式过于“碎片化”和“实用主义” 。 “文史知识是系统连贯的 , 即使一件衣服也和当时的生活方式乃至经济状况相关 。 ”从事历史教育的岳先生表示 , 比起在网上获得碎片化的知识 , 年轻人最好养成阅读的习惯 , “这样才能了解‘知识点’背后的意义 , 把知识点连成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 ”
守住博物馆还是拥抱互联网?
由南京博物院一组文物制作而成的“表情包” , 博物馆日又一次在网上走红 , 其中不少文物已是互联网上颇具名气的“网红” 。
一盏西汉铜灯 , 因其两臂环绕至顶 , 与现在不少年轻人拍照时“比心”的造型很接近 , 于是被做成了旋转“比心”的样子;另一件人面瓦当 , 雕刻的人像咧嘴大笑 , 被配上了“我就笑笑不说话”的字样;还有三尊陶俑 , 干脆坐在了一张麻将桌前“三缺一” , 网上甚至还出现了各地博物馆“最萌文物”的集纳和评选 。 一些网友惊叹:“没想到这些穿越千百年岁月的文物 , 还有这么‘萌’的一面 。 ”而安徽省合肥市双岗幼儿园的孩子们 , 还来了一次文物模仿秀 , 包括《簪花仕女图》、击鼓说唱俑在内的诸多知名文物 , 都被孩子模仿个遍 。
|王一博代言博物馆上热搜!搞模仿秀、表情包卖萌,文物该不该网红化?
本文图片

安徽一幼儿园孩子的“文物模仿秀”
尽管文物“卖萌”在网上流行 , 一些人却试图“浇一盆冷水” 。 “很多文物背后的历史是很严肃甚至是很残酷的 。 ”文博爱好者司先生在搜索不久前出炉的“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时了解到 , 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出土的陶俑中有带着刑具的形象 , 有人说那是“今年最流行的大项圈” 。 “这一形象背后可能是一个个悲惨的故事 。 ”在他看来 , 互联网式“解构” , 也许会淹没历史的真相 。
“互联网时代 , 没有人能脱离网络 , 博物馆当然不能 。 ”在江先生看来 , 博物馆拥抱互联网是大势所趋 , 并且可以取得双赢:“比如河南博物院在综艺节目领域的尝试 , 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欢 , 说明年轻人不是不喜欢历史和传统文化 , 而是缺少点燃兴趣爱好的契机 。 这样的‘网红’有什么不好呢?”江先生举例说 , 当年故宫开发文创产品时 , 也曾有过“文化不可商业化”的争议 , 但如今各大博物馆都在推出文创 , 甚至抢占元宇宙的先机 。 “当然 , 只有线下把博物馆的研究和展出做扎实 , 才能给网上天马行空的创意奠定基础 。 ”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 ,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者:简工博
微信编辑:纳米
校对: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