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锦绣太原!河流曲绕晋阳城,黄云画角见并州( 四 )


|这就是锦绣太原!河流曲绕晋阳城,黄云画角见并州
本文图片

▲汉白玉石造像
北齐(550-577年)
通高134厘米 , 宽81厘米 , 立像残高83厘米
太原市博物馆藏
佛像比例均匀 , 馒头状高肉髻 , 头顶磨光 。 面像圆润 , 双耳下垂 。 外批双领下垂式袈裟 , 衣纹为双阴线刻 。 举右手 , 掌心向外 , 施无畏印;左手外伸于左腹侧 , 手心向外 , 施与愿印 。 脸、鼻、颈、手部残留贴金 。 佛身后为舟型背光 , 上端前倾;图案分为四层 , 由外而内为火焰纹、莲花叶草、同心椭圆、背衬莲瓣 。 圆形头光图案由外而内分别为莲花叶草、多重同心圆光环、双层莲花瓣 。
|这就是锦绣太原!河流曲绕晋阳城,黄云画角见并州
本文图片

▲简牍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长15厘米 , 宽1厘米
太原市博物馆藏
材质为云杉 , 残简有“□其□□□中□其□百日”“□□□二寸□”等墨书 。
|这就是锦绣太原!河流曲绕晋阳城,黄云画角见并州
本文图片

▲酱釉四系罐
西晋(265-317年)
口径12厘米 , 肩径24厘米
底径12厘米 , 高21.5厘米
太原市博物馆藏
泥质红陶 , 内外都饰有一层酱黄釉 , 四系耳 。 四系罐是西晋时期的典型器物 , 这件四系罐通体饰酱黄釉 , 这在北方地区的西晋墓中极为少见 。
|这就是锦绣太原!河流曲绕晋阳城,黄云画角见并州
本文图片

▲卵腹三足陶瓮
夏(约公元前2070-前1600年)
高73厘米 , 口径26厘米
太原市博物馆藏
泥质灰陶 , 通体饰绳纹 , 多作为瓮棺葬葬具使用 。 卵腹三足陶瓮从20世纪50年代太原光社遗址发现以来 , 迄今为止又在数十个遗址中相继发现 , 它的分布范围以山西境内为主 , 一直延伸到内蒙南部、陕西东北部 。
|这就是锦绣太原!河流曲绕晋阳城,黄云画角见并州
本文图片

▲青瓷灯
北齐(550-577年)
通高50.5厘米 , 盘口径17.5厘米
柄高29.0厘米 , 底径20.0厘米
太原市博物馆藏
灯由灯碗、长柄、底座三部分组成 。 灯碗呈钵形 , 直口 , 弧壁 , 深腹 , 外壁饰八瓣仰莲纹 。 圆形高直柄 , 柄上有三组联珠纹带与四组双弦纹相间排列 。 覆盆形底座 , 平底 , 座面饰八瓣覆莲纹 , 底部有两道凹弦纹 。 粉白色胎 , 胎质稍粗 。 釉呈黄绿色 , 施釉不均 , 有细小的开片 , 积釉处釉色较深 。
|这就是锦绣太原!河流曲绕晋阳城,黄云画角见并州
本文图片

|这就是锦绣太原!河流曲绕晋阳城,黄云画角见并州
本文图片

▲青花“内膳所造”款龙纹碗
明(1368-1644年)
口径12.8厘米 , 足径5.5厘米 , 高6.3厘米
太原市博物馆藏
太原食品街出土 , 青花瓷纹饰采用双勾填彩技法描绘 , 青花发色蓝艳泛紫 , 层次分明 。 这批器物的款识特征明显 , 皆以青花书写 , 四字楷书 。 太原出土的这批瓷器遗物 , 应为明代晚期万历至崇祯时期 , 晋王府在景德镇订制的具有官用性质的民间窑场烧造的高档瓷器 。 这批瓷器的出土 , 填补了瓷器款识研究上的空白 , 对研究明代晚期景德镇的制瓷手工业 , 明代晋王府的兴衰历史以及锔瓷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这就是锦绣太原!河流曲绕晋阳城,黄云画角见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