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一个墓葬或一个灰坑的出土文物陈列在一起 。 单件文物传递的信息是零碎的 , 但一组文物放在一起的时候 , 就能连缀成一条完整的信息 , 甚至能还原一段历史 。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种建荣说 。
陕西考古博物馆在展陈上积极探索创新 , 运用诸多先进技术和新颖的展示形式 , 为观众奉上视觉盛宴 。
石峁龙山时代遗址是距今4000年前后东亚地区保存最好、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都邑性城址 , 代表了中国北方早期国家文明的发展高度 。 为了展示气势恢宏的石峁城址 , 陕西考古博物馆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城防设施、宫室建筑、大型墓地、手工业作坊遗迹的等比例缩小模型 。 一段护城石墙上 , 可以看到许多孔洞 , 内插圆木 。 这被称为“纴木” , 类似于现代建筑在混凝土结构中加入钢筋 , 起到维护建筑稳固的作用 。 过去认为纴木的运用最早始于汉代 , 石峁纴木的发现 , 将此技术的应用实例提早了1000多年 。 由于纴木在墙壁中水平放置 , 暴露在墙体外的部分还可用石雕进行装饰 , 石雕内容有兽面纹、龙纹、人面纹、虎纹等 , 异常精美 。
“我们看到石峁的立柱形石雕像 , 它是双面神的形象 , 两面近椭圆形的石柱上刻有两个丰满的神面 , 纵目、阔嘴、长须 。 像这样的石雕艺术品 , 在中国早期的考古发现中非常少见 。 ”孙周勇介绍 。
在“文保科技”篇展出的蒲城县洞耳村元代壁画墓 , 反映了科技创新对文物保护的影响 。 这是一座八边形弯窿顶砖砌墓 , 墓室壁画色彩丰富、保存完整 , 体现了蒙元时期精湛的壁画艺术 。 墓室北壁绘制着墓主夫妇“堂中并坐图” , 西壁是“献酒壮行图” , 东壁是“醉归乐舞图” , 南壁环绕甬道口绘有对飞双雁和曲蔓卷草 。 墓顶周壁梯形格分绘4幅“童子戏花图”和4幅“火焰珠图” , 交叉间隔 。 甬道东壁绘“停舆图” , 西壁绘“放牧图” 。
“壁画的地仗层与砖体结合紧密 , 用常规的揭取方法很难保障画面的完整性 , 考古人员创新性地采用更换支撑体的方式 , 对壁画墓进行整体搬迁 。 布展时将壁画墓抬升至3米高处 , 观众可从底部仰望壁画 。 ”孙周勇说 。
在此基础上 , 还融合数字多媒体技术 , 以3D 投影方式演绎“堂中对坐图”“临行献酒壮行图”“醉归乐舞图”“停舆图”“放牧图”等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 , 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展品背后的文保科技和文化内涵 。
寓教于乐
互动设施拉近观众距离
陕西考古博物馆在实现“可看、可听、可触摸、可互动”上下足功夫 , 着力提高展览的观赏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
在博物馆中 , 处处可见形式多样的互动装置 。 展区内设有多条引导提问 , 让观众带着问题去观赏文物 , 在观赏的过程中分析、思考并找出答案 , 达到通过展品与观众对话的效果 。 甲骨文连线、翻翻板、迷宫图等小机关轻巧有趣 , 拉近了观众与历史文化的距离 。
梁带村芮国国君两位夫人墓中出土的组玉佩饰精美华贵 , 引人注目 。 旁边的电子互动设备录入了“七璜联珠组玉佩”等文物的三维扫描数据 , 组玉佩由7件玉璜和728颗红玛瑙珠串联而成 , 出土时位于墓主人胸前 。 观众点击屏幕 , 帮助“夫人”搭配项饰、腕饰 , 可以直观地了解这些饰品的佩戴位置、使用功能和穿戴效果 , 感受芮国国君夫人的奢华生活 。
适逢周末 , 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逛博物馆 。 赵先生带着妻儿参观完后说 , 馆内展品很多 , 设施也很完善 , 寓教于乐 , 很适合孩子 , “今天孩子玩翻翻板小道具玩得很开心 , 期待博物馆未来举办一些亲子活动 。 ”
- 敦煌石窟|敦煌石窟考古特展在武汉举行(图片新闻)
- |在丝路上考古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 |怀来县博物馆馆藏文物图片展第三期——瓷器篇
- 经开|穿越时空隧道,感受文化西安——经开八小开展博物馆日主题教育活动
- |山东一废品站“清朝红衣大炮”被指是赝品,莒州博物馆:欲找专家鉴定
- |文明曙光 千年古邑:花脚大仙分享东莞博物馆《古代东莞历史陈列》巡礼之一
- 民俗博物馆|诸城尚德民俗博物馆采访记
- 博物馆|中华文明都浓缩到这个博物馆里面了,一起来看一看咱们华夏的起源
- 成都博物馆|成都博物馆“这礼是成都”文创设计大赛圆满收官
- |不仅有貌,还添内涵,博物馆端午文创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