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英国爆兵马俑青铜剑新成果,《复活的兵团》说对了,秦始皇壕无人性( 二 )


本文图片

▲江陵楚墓的青铜淬火楚式剑
但秦始皇陵出土青铜剑如果只采用区区一个淬火工艺 , 怎么能体现出“手办王”秦始皇的财大气粗呢?这时候就有请堪称战国青铜剑铸造工艺的登峰造极技术——复合青铜剑登场了 , 秦始皇兵马俑青铜剑除了采用淬火工艺外 , 还使用了这门使青铜剑更能运用于实战的铸造技术 。 所谓青铜复合剑铸造工艺 , 是春秋战国时期 , 最早由吴越工匠为了使青铜武器兼顾韧性和硬度 , 而将两种不同含锡量的青铜材料结合在一起来铸剑 。 他们用坚硬但脆的高锡(含锡量19%以上)青铜铸造剑刃 , 用软且韧的低锡青铜(含锡量8-14%)制作剑脊 , 然后利用榫卯结构将剑脊与剑刃铸为一体 , 在此过程中对剑脊进行均匀化退火 , 使得剑脊更有韧性 。 最终 , 青铜复合剑既有锋利坚硬的剑刃利于刺杀 , 韧性好的剑脊则保障了全剑在实战中不易折断 , 堪称先秦青铜剑中性能最优异的一种 。 青铜复合剑最早出现于吴越 , 后来技术传播到齐国和楚国 。
兵马俑|英国爆兵马俑青铜剑新成果,《复活的兵团》说对了,秦始皇壕无人性
本文图片

▲海南省博物馆藏越王亓北古自作用青铜复合剑
兵马俑|英国爆兵马俑青铜剑新成果,《复活的兵团》说对了,秦始皇壕无人性
本文图片

▲青铜复合剑的金属成分在传统观点中 , 往往认为秦兵马俑青铜剑都是一次铸造成型 , 而不是经过复合剑的两次分铸工艺 , 甚至有战国中后期青铜复合剑已不再流行的说法 。 但由剑桥大学考古系教授 , 时任伦敦大学考古学教授的Marcos Martinón-torres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员李秀珍2011年主持的研究分析显示 , 秦兵马俑青铜剑一样采用了这种“先秦最优异”的铸造技术 , 只不过“画风”与吴越技术不同 。
兵马俑|英国爆兵马俑青铜剑新成果,《复活的兵团》说对了,秦始皇壕无人性
本文图片

▲兵马俑青铜复合剑
秦兵马俑青铜剑的剑心是一个似长方形的合金条 , 采用低锡青铜制作 , 剑刃部分则其后铸上去的 , 并将合金条完全包裹 , 采用传统研究中已经证明的高锡青铜为材料 。 与吴越-齐-楚式青铜复合剑不同 , 秦兵马俑式青铜剑从外观上很难看出采用了复合技术 , 很容易让人误以为依旧采用一体铸造工艺 , 但却仍然保证了秦兵马俑青铜剑在实战时的良好性能——剑心韧 , 剑刃坚 。 同时电子显微镜研究还发现 , 秦兵马俑青铜剑进行了细致而繁琐的打磨抛光来增强杀伤力 , 且“完全是机械打磨” 。 中英考古专家均认为秦始皇陵的青铜剑“无疑是作为极具杀伤力的实战武器来制造的 , 为死后的秦始皇陪葬 , 而不是替代真品的明器” , 从而以实物研究证据推翻了“倒剑派”的“冥器说” 。
兵马俑|英国爆兵马俑青铜剑新成果,《复活的兵团》说对了,秦始皇壕无人性
本文图片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显示的秦青铜长剑等武器打磨痕迹
兵马俑|英国爆兵马俑青铜剑新成果,《复活的兵团》说对了,秦始皇壕无人性
本文图片

▲秦兵马俑青铜长剑是按实战工艺制造的利器至于仍然采用浑铸一体成型工艺 , 特别是使用所谓的“高锡青铜”材料而被蒙上“冥器”色彩的青铜剑 , 可能是旧式实验仪器的局限性导致的结果 , 实际的含锡量没有“那么高” 。 英国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分析的中国战国青铜剑就发现 , 原本中国测定的剑刃的含锡量高达23% , 但经英国专家用中子衍射法进行大范围测量后 , 发现该剑剑刃部分的含锡量其实只有16%左右 , 属于很正常的青铜合金比例 。 该文还指出 , 传统的X射线光谱仪(XRF)和扫描电镜(SEM)仅适合做小范围和浅层的金属分析 , 对青铜剑这种大型青铜器进行分析时误差较大 。 因此 , 那些被人们判断为“不能用于实战”的先秦高锡青铜剑 , 可能也只是被有局限性的实验方式造成的假象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