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兄弟|“奔跑精神”正青春,在欢笑里参透《奔跑吧》常青密码!( 二 )


又“炫”又“燃”的中国武术 , 呈现在节目中 , 大概只是冰山一角 , 如何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武术的高超 , 甚至于武侠精神 , 则离不开嘉宾们的“花式比拼” 。 除了“飞檐走壁”环节秒变“灌篮大赛”现场 , 男生们纷纷炫技式投篮比拼 , 第二项任务“耳听八方”还让每个人带上眼罩和特制的帽子 , 听声辩位躲避空中摇摆的水气球 , 这样的设置有特色也有欢笑 , 以武会友的武术精神也有了新表达 。

嘉宾们的“花式”比拼 , 其实也是这一季《奔跑吧》的“花式”奔跑 。 从首期节目的“青春之约”到这一期的燃起胜负欲的“武术传承” , 节目都以团结、拼搏、热血、欢笑的“奔跑精神” , 完成了一次次充满挑战的任务 , 更好地感染观众 , 也顺利实现以青春姿态鼓舞新时代年轻人的重要任务 。
在“共同话题”中以小见大 ,
描摹幸福美好的中国风貌
如果时光倒流 , 回到父亲母亲年轻时的青葱岁月 , 他们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奔跑吧》第十季首期 , 当故事谜底揭开时 , 几位嘉宾扮演的角色原型和他们的子女来到现场 。 伴随一张张老照片的播放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青春故事铺陈在观众面前 。 所有来到现场的父母子女默默看着或熟悉或陌生的曾经 , 参与其中的嘉宾们无一不为之动容 。

在节目最后 , 初为人父的郑恺“哭成泪人” 。 他说 , 在为人父母之前 , 我们也都是年轻人 , 但成为父母之后 , 就发现对待自己的孩子确实是那种无私的奉献 。 看到这个片子 , 会好奇自己爸妈当初的故事 , 也想好好地了解一下他们 。 节目里 , 嘉宾们化身八九十年代有活力、有朝气的青年男女 , 深深感受了一把那个年代的人间烟火 , 又默默传递着动人的温情 。
从2014年开播至今 , 《奔跑吧》创作团队通过创新嘉宾阵容、主题策划和游戏环节等为节目扩容 , 持续为内容创作输入新鲜血液 。 新一季节目播出以来 , 这档被称为“国民综艺”的节目以更青春的面貌、更多元的题材和更多样的玩法 , 于细微处发现奋斗的可贵与生活的美好 。

第二期寻找“专属玫瑰”播出时适逢5·20 , 兄弟团成员及飞行嘉宾们带着芳香四溢的鲜花来到浙江德清 , 与观众一起在挑战中寻找“专属玫瑰” , 在欢笑和感动中度过了一场幸福之旅 。 《奔跑吧》这一集的创作 , 也融入的节目组精心设计的巧思:通过一语双关的专属命名 , 来向所有观众传递着幸福、温暖、感动以及一份专属的爱 。

第十季“专属玫瑰”命名为“拾季” , 既是节目组送给成员们的礼物 , 也是所有观众对《奔跑吧》节目的成长见证 。 在“奔跑吧十季陪伴的浪漫”话题讨论中 , 观众们讲述了自己与《奔跑吧》十季相伴的美好故事 , 从小学至大学 , 从学校到社会 , 记录着一段段令人感动的时光 。

经过时间的考验 , 《奔跑吧》已不仅仅是一档综艺节目 , 而逐渐成为许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成长回忆 , 一帧帧镜头、一幅幅画面 , 节目的更新迭代与观众的成长轨迹产生共振 , 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 而借由与年轻人的生活和社会热点紧密相连的共同话题 , 新一季的《奔跑吧》不仅贴合了当代年轻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 也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完成了对当今幸福中国的新时代风貌的全景化勾勒 , 更突显节目“奔向幸福”的内核 。

陪伴观众快乐前行 ,
“多管齐下”助力价值融合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 , 中国电视文艺节目的种类日益丰富 , 电视文艺节目发展逐渐走向成熟 , 文艺创作亮点频现 。 与此同时 , 年轻观众对综艺节目的诉求不再仅是可供消遣和娱乐的视听体验 , 更要在欢笑中拓展视野 , 在荧屏中得到思考与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