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古代诗歌之格法与妙趣( 二 )


以上是借鉴古人“格法”思维解读品鉴诗歌 。 那么古人总结之“格”及其例诗 , 可否发挥其用帮我们悟得诗妙呢?当然是可以的 。 如旧署元人范德机撰《木天禁语》(今人张健据明成化杨成序刊《诗法》本整理)列“七言律诗章法”有十三格 , 其中“二字贯串”以杜甫《江村》为例 , 又注“三字栋梁在内” , 并附有诗格图(见图) 。
诗歌|古代诗歌之格法与妙趣
本文图片

▲杜甫故里文化园内的杜甫雕像 。 (图片来源:中新社)
所谓“二字贯串”与“三字栋梁” , 《木天禁语》并没有给出解说 。 按图所标为两“村”字 , 应该有误 。 一般理解当为“江”“村”二字 。 “三字栋梁” , 按明人梁桥《冰川诗式》(卷七)的说法 , 是“妻”“纸”“棋” , 显然没有意义 。 参考有关诗例 , 分析这首诗 , 可以认为是“事事幽”三字 。 又古人“事”“物”字义往往互借 , 根据该诗中间两联内容 , “事事”可以理解为“事事物物” 。 《冰川诗式》对“二字贯串”的解释是:“起联立二字 , 中两联分应之 , 或每联各句应之 。 结联脱言 , 亦要含意 。 ”这个“应”讲的就是“贯串” , 即血脉针线 。 借鉴古人之说 , 发挥我们的智慧 , 可以对这首诗作很好的品鉴 。 第一联上下句分别点出“江”和“村”两个关键字(也是扣题) , “事事幽”三字再作分解 , 分成“事事(物物)”与“幽” 。 诗题《江村》 , 写“江”写“村” , 写江上之事(物)、村中之事(物) , 要写的就是一个“幽” , “幽”是全诗结穴 , 一诗之神 , 反反复复 , 横说竖说 , 就是要写足“幽” 。 写好“幽” , 诗便成功 。 看中间两联 , 都是上句“村”下句“江” 。 假如换一个视角 , 用“事”和“物”两字看 , 则是颔联写“物”颈联写“事” 。 如此就十分清楚:“自去自来堂上燕” , 村中之物“幽”;“相亲相近水中鸥” , 江上之物“幽” 。 “老妻画纸为棋局” , 村中之事“幽”;“稚子敲针作钓钩” , 江上之事“幽” 。 结联呢?《冰川诗式》说“结联脱言 , 亦要含意” , 如何理解?结联与“江”“村”“事”“物”都已无关 , 从字面看 , 也无关乎“幽” , 此即所谓“脱言”:摆脱开来 , 却说别意 。 那是不是与上文断裂了?当然不是 , “亦要含意”就是要归到诗旨上来 。 就《江村》说 , 怎么“含意”?就是含“幽”之意 。 按首联所言:我之所以“幽” , 是由于“清江一曲抱村流” , 居地江水环绕 , 与世隔绝 。 但这不可能是“幽”的真正原因 。 真正原因 , 是结联的最后三字“更何求” , 我已无求于世 , 人也无求于我 。 无欲无求 , 无思无为 , 身闲心静 , 如此才“事事幽” 。 这才是“幽”的真正原因 。 结联揭示诗旨 , 是全诗真精神所在 。 到此 , 我们不能不佩服千古经典名作之诗艺高超 。
这样的“格” , 能否迁移于其他作品的解读呢?无疑是可以的 。 古人所举之“格” , 应是从众多作品中概括出来的 。 “二字贯串”“三字栋梁在内” , 就可以拿来解读宋人王禹偁的《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 信马悠悠野兴长 。 万壑有声含晚籁 , 数峰无语立斜阳 。 棠梨叶落胭脂色 , 荞麦花开白雪香 。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 ”二字:“山”和“径”;三字:“野兴长” 。 “万壑”“数峰”一联 , 看尽群山 , 见山间“野兴”之“长”;“棠梨”“荞麦”一联 , 流连野径 , 显原上“野兴”之“长” 。 最后一联情绪翻转 , 手法高妙:“野兴”何以“长”?因“村桥原树似吾乡” , 未悟其“似”时 , 野兴因之而“长”;一旦悟破 , 勾起乡思 , 思乡而不得归 , “野兴”顿变“惆怅” 。 此一结 , 学杜而能变化 , 自出高妙 。 这一“格”甚至还可拿来解读今人诗作 , 如毛泽东《长征》 , 完全可以看作“山”与“水”的“二字贯串” , “三字栋梁”就是“只等闲” 。 写“山”写“水” , 写出“只等闲” , “只等闲”是一诗结穴 。 第二句是一诗关键 , 立起“山”与“水” , 点出“只等闲” 。 这七个字 , 可以分成前四和后三:“万水千山”和“只等闲” 。 中间四句 , 也可如此分开:前四字 , 都写“万水千山” , 后三字 , 则是“只等闲” 。 两联一联“山”一联“水”:“五岭逶迤”“乌蒙磅礴” , 以两山概千山 , 翻越重重险山 , 但在强大的军队面前 , 不过是“腾细浪”“走泥丸”——“只等闲”;“金沙水拍”“大渡桥横” , 以二水见万水 , 渡过无数恶水 , 也只是“云崖暖”与“铁索寒” , 回望所经“万水” , 一样“只等闲” 。 说水说山 , 反反复复写足了“等闲” 。 最后一联用进一层法增强表达效果 , 既不同于《江村》的明“脱言”而暗“含意” , 也不同于《村行》的翻转见妙 , 但同样是大手笔:“更” , 无疑是进一层意 , “喜”相对于“等闲”是进一层:何止“等闲” , 而且“更喜” 。 如此写出这支队伍压倒一切的气势和战胜险恶的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