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谭锦华 受访者供图
从加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始 , 景堂图书馆就开始物色古籍修复师人选 。 基于图书馆古籍修复的长远需求考虑 , 景堂图书馆决定培养自己的修复师 。 而在图书馆内从事美工工作 , 心灵手巧、性格沉稳的谭锦华 , 由此走进了奇妙的古籍修复世界 。
2013年 , 谭锦华接受图书馆选派 , 学习古籍修复技艺 。 古籍修复工艺复杂 , 而且需要修复师“通古今、知人文” 。 因此她先后走进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中山大学和南京艺术学院接受培训 。 后来 , 她还被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选进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广东传习所 , 师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师杜伟生 , 还得到古籍修复专家潘美娣、肖晓梅等言传身教 。 经过一番磨炼 , 谭锦华成长为一名古籍修复师 , 同时也是景堂图书馆目前为止唯一的古籍修复师 。
修复古籍也是修炼身心
谭锦华介绍 , 古籍修复要经过20多道工序 。 但她觉得 , 最难的不在工序 , 而是动手之前对古籍的“望、闻、问、切” , 制订修复方案 。
“修复古籍根本原则是‘整旧如旧、保持原貌’ 。 每本书都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生命’ , 要保存它的独特性和价值 , 就需要专门制定方案 , 从纸张用哪一种、从哪里开始下手 , 都要想得清清楚楚 。 ”谭锦华说 , 在修复一本古籍之前 , 她总会小心地翻阅、查看、思考 , “有时候还会想古人是怎么选纸、印刷的 , 就像跟古人隔着时空对话一样” 。 她开玩笑说 , 有时候甚至还未动手修复 , 就能把这本书的内容读得差不多了 , 也算是一种丰富知识的手段 。
待修复方案敲定 , 一场无声的浩瀚工程便拉开帷幕 。 用上30分钟细心搅拌专用的糨糊、准备好一定量的纯水 , 拿起毛笔和镊子 , 谭锦华坐在小小的工作台前 , 开始进行一场心性的“修炼” 。 “我的师傅杜伟生先生说过 , 古籍修复心性很重要 , 修书就是修心 , 修书的技术是基础 , 但怎样能把书修得更好?关键在于心性 , 耐心、责任心 , 还要有对古籍本身的热爱之心 。 ”
小小的工作台上 , 面对一页破碎的古籍文献 , 谭锦华喷洒上配好的纯水、用毛笔把书页轻轻展平 , 再蘸取用淀粉制成的糨糊涂抹在破洞处 , 并用预先配备好的纸捻补上破洞……每一页古籍 , 类似的动作要重复上百次 , 以万份细心应对这份繁复 , 这让谭锦华的工作处于一种既“静”又“慢”的状态 , 对身心都是极大的考验 , “每天一般只能修复一两页” 。
本文图片
修复前测量书页厚度 受访者供图
本文图片
修复时毛笔轻扫 受访者供图
本文图片
仔细修补破损处 受访者供图
日复一日 , 年复一年 , 以绣花功夫、工匠精神 , 谭锦华耐住寂寞 。 “入行”至今 , 这名古籍“医生”已经修复了4700多页古籍 , 其中包括了近代日本第一部以汉文编纂的世界史、晚清时期流行的早期世界史著作《万国史记》 。 从谭锦华修复前拍摄的照片上看到 , 修复前的《万国史记》 , 虫蛀、断裂、扭曲成团 , 文字已无法辨识 。 修复后的《万国史记》 , 完整成册 , 页面干净 , 与修复前相比 , 已是“判若两书” 。
- |怀化芷江发现宋元时期遗址及明清古墓群
- |渔乐杂谈:夏季钓鱼时应该注意水情
-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在绍兴解锁了鲁迅孩童时期的快乐密码
- |三星堆上新文物
- 翡翠|旧藏【银烧蓝镶和田玉松石 翡翠龙钩把 手镜】
- |我和我的上海|离开奋斗五年的电子厂,曾不舍但无悔
- 三星堆|前所未见!三星堆遗址文物再次重磅“上新”
- |书法名帖【23】行书《临兰亭序(绢本)》赵孟頫
- |【丰南?民生】七旬修鞋匠的“画家梦”
- |【社论】三星堆为什么这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