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人物画中的文学与女性,湘博将展“无限佳丽”( 三 )


中国传统社会中 , 女性通常依附于男性 , 弱不禁风 , 足难出户 。 然而 , 孕育生命的母性光辉 , 善良舍己的奉献精神 , 善解人意的亲和力 , 救苦救难的慈悲心 , 却让柔弱的女性登上神坛 , 不仅成为庇佑妇女儿童的“心灵母亲” , 也成为万千善男信女们寄托美好生活希冀的坚强精神支柱 。 本单元共分“天仙送子”“赐寿延年”“护佑众生”三个章节 。
血脉传承的社会责任被归诸女性 , 保佑生育的功能则被赋予女神 。 明清时期 , 具有送子、助产、护幼神力的送子观音、碧霞元君、金花夫人、九天玄女、花婆娘娘等诸多女神成为民间求子顶礼膜拜的对象 。 祝寿图像 , 饱含着中国人孝老、尊老的传统人伦观和对生命长度的祈愿与诉求 , 是中国祝寿文化的视觉呈现 。 明清时期祝寿主题绘画的意向构成有简有繁 , 有人物 , 也有动物、植物等 , 无论何种风格 , 兼具慈爱本性和美丽外表的王母娘娘、麻姑等女性神祇始终占据祝寿图的重要席位 。 除了生命的绵延 , 女性仁慈、大爱、给予、睿智等品格又赋予了观音、妈祖等女神们救危救难 , 护佑众生的万能神力 。
|明清人物画中的文学与女性,湘博将展“无限佳丽”
本文图片

清·佚名·洛神图 纸本设色 112×78厘米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洛神即宓妃 , 是中国先秦神话中 , 司掌洛河的地方水神 。 在曹植人神相恋的千古名篇《洛神赋》中 , 洛神被作为理想美神的化身 。
|明清人物画中的文学与女性,湘博将展“无限佳丽”
本文图片

清·佚名·群仙庆寿图 绢本设色 187×284厘米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该图描绘了农历三月初三 , 西王母在仙子的环侍下 , 接受南极仙翁、老子、寿星、女仙、八仙、和合二仙、刘海等司掌福寿神仙贺寿的宏大场面 。 瑶台祥云环绕 , 苍松翠柏 , 花草茂然 , 群仙所献的灵芝、寿桃、宝瓶(平安)、佛手(福手)、石榴(多子)、葫芦(福禄)、蝙蝠(福寿)、荷盒(和合)等贺礼点缀其间 , 一派旖旎绚烂的仙境风光 。
第四单元自是花中第一流——风情即我
传统社会的结构以男性为主导 , 直至明清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 , 女性开始有了主体意识的萌动 。 此时女性题材绘画以及女性画家的数量远超前代 , 作品主题的外延不断拓宽 , 应允女性自身审美和价值评判体系的存在 , 更加包容地展现了女性日益丰富的社会身份和角色 。 这为日后女性走出闺阁进入社会 , 挣脱思想束缚 , 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 本单元共分“花自飘零”“只影向谁”“不怕人猜”三个章节 。
女人自出生、长成、婚嫁、孕育、衰老都应该得到精心呵护 , 但在男权世界里却长期被忽略 , 而女性群体以其特有的细腻与坚韧 , 顽强地承受着时代的局限和狭隘 , 自尊自爱 , 默默生长 , 兀自芬芳 。 无论是作为群体还是个体 , 面对男权社会的偏见和不公 , 她们有过迷茫与疑虑 , 但总有一些女性温婉而坚定 , 不甘于多舛的命运 , 敢于公开流露自我 , 书写女性生命意识 , 探寻独立完整的精神个体 。 在明清女性绘画里 , 追寻自我、释放天性、破除礼教、抗争命运的女性角色占有一定的比重 , 如朱淑贞等历史人物以及崔莺莺、史湘云等文学形象 , 这些勇敢的个体经验 , 不断地叠加与积淀 , 是促进和生成日后女性主体意识的历史养分 , 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两性及人类社会的认知和理解 。
|明清人物画中的文学与女性,湘博将展“无限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