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张岚写王公望:故乡明月在( 二 )


半生是王刚 , 归来是王公望 。
王公望因精神而站立 , 因精神而恒久 , 因精神而传奇 。
精神从何而来?它是江南水乡的滋养 , 是沂蒙精神在血脉的流淌 。 正是因为这种精神 , 王公望坚守着仁孝善良的美德 , 坚持着文学的梦想初心 , 坚守着游子爱国的情怀 。 多年来 , 他不但坚持文学创作 , 更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 。 在他 , 无论走得再远再久 , 他的根深深地扎在沂蒙的故土上 , 扎根于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无论走的再远再久 , 对故乡初心的坚守 , 使他始终牢记一个中国文人、作家肩负的文化传播者的责任和义务 。
是的 , 无论是从王公望的作品还是自他身上 , 我都读出了一种不忘来时路、坚守初心使命的精神 。 这种精神在他的身上无处不在:破解身世之谜时 , 正是凭借这种精神 , 他对养父养母的孝敬、对生母坚持不懈的寻找;正是凭借这种精神 , 无论是辗转于沂蒙山、还是世界四大洲 , 他打拚出了一条成功的事业之路;还是凭借这种精神 , 无论是从2000年在《沂蒙文学》处女作《母亲》的发表 , 还是2003年至2006年间在委内瑞拉、西班牙、法国和美国等国家的主流华文媒体发表的十余万字的散文、随笔、时事评论等 , 也无论是2016年的《闯荡地球村》 , 还是今天的《月是故乡月》 , 他实现了自己的文学梦想从高原向高峰的跨越 。
除了精神 , 品格也是王公望能在人生路上坚定行走的强大动力 。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义典则弘 , 文约为美” 。 王公望的散文就做到了文章弘美的要求 。 他追求真诚的文字、真情的表达、真实的感受 , 正是这三“真” , 使他的作品有一种自然之美 , 一种大地的气息 , 一种发自于内心感人肺腑的情愫 , 这种情愫 , 恰如他的为人 。
“世界以痛吻我 , 我却报之以歌 。 ”虽然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一些苦难 , 但他的文字 , 却没有通常意义上的“痛感” 。 对于每一位写作者来说 , 宣泄痛苦永远比克制含蓄要容易的多 , 只有内心强大、精神强大的人才可以将人生的痛感云淡风轻地掠过 , 而公望先生不但做到了 , 且能把苦痛转化成人生强劲的力量 , 这是难能可贵的 。
通过近年来的交往 , 尤其是2021年市作协换届以来 , 身为副主席的他在作协班子里承上启下 , 做人真实豁达、心地坦荡、处事宽厚、才华横溢……他的文章也充满了如此的质地和内涵 , 是文如其人的真实写照 。 同时 , 体现出了他一以贯之的精神 , 那就是责任与使命、自信和勇气、鼓励创造与探索的胸襟 , 是与母亲、与沂蒙、与祖国与他所热爱着烟火人生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热情和温暖 。 他是敏锐的、活跃的 , 又是专注的、耐心的 , 兢兢业业 , 一丝不苟 , 他用自己的风范、学养 , 体现着、守护着文化和文学的纯洁 , 更守护着中国人特有的那份家国情怀 。
想到这里 , 心里的敬意油然而生:正是因为王公望先生和王公望这样的作家 , 才使得沂蒙文学在历史的征程中永续繁荣发展 。 这些繁荣和发展 , 凝结着如王公望般坚守文学初心作家们的心血 , 也凝聚他们的付出与奉献 。
暗香盈袖 , 月满西楼 。 除了文学创作 , 王公望对绘画、书法、收藏鉴赏等艺术门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 。 近年来 , 一篇篇具有专业水准的书评、画评、鉴赏心得 , 体现着他特有的艺术修养和对艺术的深度研究 。
目前 , 王公望正在沂水的秀峪打造着一处文化艺术的园地 , 相信未来的日子里 , 他和他的文学创作、艺术园地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美丽的蓓蕾 , 在蒙山沂水间卓然而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