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下地宫、上织机、画图、技术指导……整整五年 , 研究所的技术团队终于复制出了这件400年前的帝王华服 。 中国文学大师、故宫服饰专家沈从文先生一见之下 , 不禁为之倾倒:“这件明皇朝袍的选料、织纹、色彩、图案、织造技艺 , 都同历史真品相同 , 堪称再现传世稀珍原貌 。 ”
本文图片
云锦研究所复制的明定陵出土服饰文物
因其技艺精湛、难度极高 , 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珍品奖 。 在一次次与云锦龙袍对视的过程中 , 周双喜真正感受到了云锦之美 , 坚定了做云锦的信念 。
从清末起 , 云锦的需求量和制作投入都大不如前 , 已经彻底失去了市场需求 , 虽然有“云锦研究工作组” , 但云锦工艺青黄不接、技艺失传的濒危现状一直没有根本性的转变 。
本文图片
接下龙袍复制的任务时 , 研究所里老工人年岁已大 , 新学徒技艺未精 。 “如果没有这个复制工程 , 我们的云锦工艺恐怕就断了 。 ”回忆起当年种种困境 , 周双喜不禁感慨 , “也许这就是天意 , 云锦不会消亡 。 ”
本文图片
周双喜说 , 在研究古代织锦时 , 还要研读大量的历史资料并吃透 。 他从 1978 年起参加定陵博物馆的文物复制 , 这个项目到现在都没有结束 。 " 当年定陵出土了 600 多件云锦织品 。 我到现在五十年 , 只复制了一百件左右 。 还有很多没有完成 。 "
本文图片
周双喜《织金寿字龙云肩通袖龙栏妆花缎衬褶袍》
南京云锦博物馆藏
定陵明皇帝妆花五枚缎龙袍便是一次织成 , 它是周双喜完成于1983年的一件作品 。 “这件龙袍是恢复织造后这么多年来织的第一件龙袍 , 在此之前织的都是面料 。 学艺十年 , 终于十年磨一剑 。 ”
周双喜此后坚持做云锦 , 在技艺上精益求精 , 创作出一批精品 , 被多家博物馆收藏 , 并获得诸多奖项 , 如2008年织造的《万寿中华》作品被中国人民大会堂收藏 。
本文图片
而今 , 周双喜已是南京云锦研究所中岁数最大、经验最丰富的高手 , 被授予各种称号:“中国织锦工艺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等 。
面对这些荣誉 , 他只是淡淡一笑:“我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大师 , 唯一的捷径是这么多年就做这一件事情 , 最起码我能把这个道理说懂 , 就是这样 。 几十年坚持下来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 一辈子做一件事 , 做什么都是大师 。 ”
本文图片
今天 , 云锦已经成为了一种艺术 。 它不仅仅陈列于博物馆 , 也与我们的生活产生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 在遥远的古老年代 , 它曾是中国丝绸最高技艺的代表 , 如今它仍然保留着某种民族的记忆 , 深藏着一段带有中国气息的故事 。
- 幼儿园|“熬到娃上幼儿园,我就重返职场”,有多少全职妈妈被现实打脸了
- |三星堆又上新了
- |黄河远上|汤汤大河,让“塞上江南”风骨传扬!
- |职场上,精明的管理者都掌握了这三个“套路”,越早知道越好
- 生肖|书记校长云上直播“带岗”,传递出什么信号?
- 姜子牙|“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讲的是什么处世哲学?
- 狮子座|将来8月,四大星座苦尽甘来,职场上遇贵人点拨,财运稳重
- |2分硬币有这“四个数字”,已经翻了265000倍以上,你家里有吗?
- 国语|70岁的老奶奶爱上了钓鱼,钓历已经有十多年,最怕就是钓到大鱼
- 异度之刃3|一位中等考生的自述:“宁上专科也不报本科”,引起众多学子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