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王国”又现四川( 二 )


发现青铜铸匠墓 , 揭示独特铜器的铸造之谜
此次发掘出土的5000余件(套)文物中 , 有陶器近2000件 , 铜器1700余件 , 极具区域特色 。 其中三轮青铜马车 , 是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三轮马车实物模型之一;而造型各异、种类繁多的青铜枝形器 , 更凸显盐源青铜文化的信仰崇拜 。
M13墓是本次发掘的墓葬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墓葬之一 。 该墓葬中出土各类器物41件 , 大多置于棺盖板上 , 其中有一套青铜纺织工具包括工形器、打纬刀、卷经轴、卷布轴、分经棍以及护腰等 。
M57墓出土了一组独具特色的铜器 , 包括铜勺、铜案、铜立人和铜马车 , 出土时它们自上而下依次放置 , 铜勺置于铜案上 , 铜案置于铜马车之上 , 立人居于马车车舆之中 。 该墓出土的铜人像 , 呈站立状 , 头戴圆顶帽包住双耳 , 颈部戴一宽带形项饰 , 双手于胯前持一双耳罐 , 上半身裸露 , 下半身着半裙 , 脚踩尖头鞋 。 所执双耳罐 , 正是老龙头墓地的典型陶器 。
此次发掘还发现了一批新的动物形象 , 如猪、鹿、爬行动物等 。 这是盐源青铜文化区别于周边青铜文化的重要特征 , 反映出老龙头族群独特的丧葬习俗和信仰崇拜 。
研讨会的一个焦点 , 就是研讨这些独特青铜器的铸造地点 。 春秋时期的M174墓给出重要线索——墓中出土可能用于炼铜的陶浇包和陶鼓风管以及10组石范 , 石范的种类包括铃、刀、钺等 , 均为老龙头遗址出土的典型青铜器 , 这说明老龙头遗址的部分青铜器就是在本地铸造的 , 而该墓的主人可能就是一位青铜铸匠 。 该墓的石范常见一范多器 , 显示出较为成熟的铸造技术 。
除铸匠墓外 , 墓地还出土了多座疑似朱砂工匠墓 。 这类墓葬一般随葬研磨朱砂的工具 , 其主人可能为研磨朱砂的匠人 。 墓地中有部分墓葬底部铺有朱砂 , 反映该人群尚红之风 。
展现西南各民族交融历史 , 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铸匠墓在老龙头墓地发现有多座 , 此前在川西南地区还非常少见 , 同类铸匠墓在欧亚草原、中国西北、西南及东南亚地区都有发现 。 田剑波说 , 此类墓葬的发现充分体现出盐源盆地在欧亚大陆东部南北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
老龙头遗址发现大量与马相关的遗存 , 主要包括殉马和马具 , 另有马车、铜马 。 其中展现出的尚马之风 , 也引起与会专家的强烈关注——随葬殉马和马具的习俗多见于中国北方和欧亚草原地区 , 盐源盆地的尚马之风 , 显示出浓烈的北方草原文化风格 。 老龙头遗址还出土有小型马饰片、联珠饰和带柄铜镜 , 也是北方草原文化影响的印记 。
与会专家指出 , 在从欧亚草原东部出发 , 经成都平原 , 贯通东南亚的这条通道上 , 盐源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通过老龙头考古 , 可以看出盐源文化发展的前后衔接 , 这为研究西南地区早期的文化交流 , 以及西南地区与周围更广大地区的交流 , 提供了新的资料 。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颜劲松表示 , 盐源青铜器文化是一支面貌独特、较为发达的青铜文化 , 对盐源青铜器文化的研究 , 有利于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
周志清说 , 老龙头墓地独特的墓葬形制和葬俗、具有鲜明时代和地域特征的文化遗物 , 展现出盐源青铜文化复杂多样的文化内涵 。 盐源青铜文化面貌的多元性特征浓厚 , 受到欧亚草原青铜文化、中国北方青铜文化、西戎文化、中原文化、滇文化、滇西青铜文化乃至东南亚地区青铜文化等文化的多重影响 , 凸显了独树一帜、兼容并蓄、多元一体的特征 , 丰富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和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