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藩|邹蓝|武侯祠,大观楼与赵藩( 二 )


云南自然地理 , 历史文化一联精炼概括 。 天下第一长联撰稿的是孙髯翁 , 而书法则是赵藩 。
这两幅对联的书法固然是顶级书画艺术品 , 而攻心联是历史文化的高度结晶 。 大观楼长联也是历史文化和艺术都为顶级的作品 。
赵藩是云南近代文化史上留有深刻印记的人 , 也是云南文化史第一人 , 云南图书馆第一任馆长 。 云南大理剑川人 , 白族 。 赵藩(1851-1927) , 世称石禅老人 , 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学者、诗人和书法家 。 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护国、护法运动 , 历任众议员 , 南方军政府交通部长 。 白族在中国诸少数民族中 , 素以精通汉文化大家和学者辈出而著称 。 赵藩是近现代突出一例 。
1986年12月下旬我随国家科委云南民族地区调研组到昆明开会 。 到大理州调研时 , 第一次到大观楼看到这幅长联 , 没想到2年1988年7月认识这幅书法作者的曾外孙 。 不过是后来才知道邓超是赵藩后人的 。
邓超母亲赵静庄 , 云南民族学院教授 , 是赵藩孙女 。
赵静庄女士有兄长赵巽安、赵润 。 兄妹三人用三年多时间搜集整理祖父和父母赵宗瀚、母亲夏淑华的部分诗作 , 于2014年出版《石禅老人赵藩诗词选》
这里就有了赵藩的第二代的名字赵宗瀚(1889—1944) , 赵藩的次子 , 字澄甫 。
第二代还有谁 , 我没仔细核查 。 不过家族内部应该都知道 , 不过那不是公开信息 。 我只需要一个主脉络 。 邓超的其他亲属勿怪 。
抗战时期 , 滇西北有一个抗战武装“鹤庆独立营” , 营长叫杨明 , 副营长叫赵润 , 赵藩之孙 。 爱国之家 。 还看到材料 , 保山腾冲那边 , 也有赵藩家族后人 , 好像姓杨 。
然后这里要说及炳昌了 。
赵炳昌 , 父亲是白族语言学家赵衍荪(1922-1993) , 云南剑川人 ,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 。 炳昌说 , 他父亲与邓超的母亲舅舅那边都以表亲相处交往 。
赵衍荪的祖父赵式铭(1873-1942) , 1894年甲午年昆明科举考试中副榜 。 1910年宣统时入京举贡考试入选 , 被朝廷分派到四川负责都江堰的调查和督修 。 根据资料 , 赵式铭那时早已拜在剑川同乡大儒赵藩门下当门生 。
1911年 , 赵藩推荐赵式铭到云南都督府任记室(秘书)未去就任;1913年8月 , 出任嶍峨(今云南玉溪峨山)知县 。
1917年 , 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 。 赵式铭随赵藩到广州 , 被任命为交通部司长和八省铁道公署的秘书 。 在赵藩的培养下 , 赵式铭钻研诗学 , 并在广州加入了革命的文学团体“南社” , 结识了柳亚子、苏曼殊、陈去病、马君武等著名诗人 。 后来军政府解体 , 赵式铭回到云南 。 他先任省长幕僚 , 后又主管白盐井事务 , 最后回到剑川 , 以教书自给 。
赵式铭的儿子 , 即炳昌的祖父 , 我没有问炳昌 , 也非公共信息 , 网络上我没有查到 。 下来就是赵式铭的孙子赵衍荪和曾孙赵炳昌 。 赵衍荪在抗战求学时期 , 也曾投笔从戎 , 加入青年军远征缅甸 。 也是爱国之家 。 炳昌说 , 邓超每到北京 , 总要去探望赵衍荪先生 。
这也是源出滇西北剑川县两个白族文化人家族三四代人百年的密切交往 。 同乡同族同姓 , 不是亲胜似亲 。
赵藩和赵式铭两个家族后人或云南知情人 , 若有补充信息 , 不胜感激 。
前一阵云南潘兄说起 , 九十年代邓超说 , 忙于俗务 , 对文史有所忽略 。 对不起先人 。 于是他重新把写诗又放在了心上 。 进入耳顺之年 , 他是写诗与商务两者兼顾 , 笔名流岚 。 还作为电子诗刊《竹韵海外》的编委 , 为诗歌操心操劳 。 他哥哥在美 。 那年在昆明市委他的宿舍他给我看过他们兄弟的一些作品 。 兄弟俩都继承了先祖的文史爱好 。 只可惜邓超天不假年 。